|
中央美院设计的“金镶玉”北京奥运奖牌,打破了百年奥运的奖牌设计传统。 |
金属奖牌背面镶嵌玉璧,既保持了金的尊严又彰显了“玉”的高贵,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国际奥林匹克精神的巧妙结合。
然而,这一奖牌样式从构思设计到投标,到最后得到国际奥组委的认可,却经历了一波三折甚至于差点被否定的柳暗花明之路。
本报记者 刘青/文
前后花费一年多时间
肖勇回忆:“我们在去年1月初得知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征集活动的消息。从最初提交方案到方案通过、入围,修改到最后完全通过得到奥组委认可这样几个阶段,我们设计小组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
肖勇说,2006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开始面向全球征集北京奥运会奖牌的设计,中央美院的杭海老师最早从奥组委接到标书,得到了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高度重视,专门组成一个设计团队,其中包括王沂蓬、杭海、肖勇三位老师,以及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的一些学生。
应征的作品有二百多件,应征人来自我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以色列、芬兰等国家,竞争十分激烈。
中央美院的设计,开始投标时进入前十,后来是前三,最后中标了。2007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第77次执委会通过中央美院设计的北京奥运会奖牌方案。2007年2月8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也通过了这一方案,现在北京奥运会奖牌正在按照这一设计方案批量制作。
眼睛盯着奖牌背面
最初的设计理念非常明晰,就是要把中国的人文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起来,展现现代中国的风貌。同时,肖勇也希望:“有一种新突破,真正地创造出与往届很不相同的奖牌设计,赋予奖牌一种新的文化符号。”
根据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那科竞技场。所以奖牌的独创图案设计只能体现在奖牌背面。
什么样的图形或设计才能在方寸之间完美地展现中国的古老文明?还没有具体方案时,肖勇鼓励大家大胆发挥想象力,不要拘泥于形式。设计小组的十几名成员,被分成了4个小组,他们在学校图书馆里寻找尽可能多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从中筛选、寻找有价值的元素和线索。
前期创意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他们想出了以脸谱、丝绸、敦煌壁画、铜镜、长城等为代表的上百幅图案。肖勇等几位老师结合大家的构想,进行分析整合,研究哪个方案最有可能中标。几个大方向确定后,则对照电脑图和平面图,进行概念的提炼,并且把同学们按特长进行分组,使相互之间的配合达到最优化。经过细致的提炼和筛选,逐渐明晰了采用玉文化的设计理念。
肖勇解释为什么用玉的原因时,强调了玉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玉石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我们的先民曾以玉作为礼器。玉外表温和圆润,本质却至坚至刚,与君子追求的道德境界相吻合,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中,自古以来就有以"玉"比"德"的说法。”玉的理念逐步成形,但具体怎么体现到设计当中,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思路。
在材质上寻找突破
肖勇说,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奖牌的材质及其识别性、重量、尺寸、图案等都有严格规定,奥运会比赛项目冠军和亚军的奖牌质地为纯银,冠军奖牌还要镀有不少于6克的纯金。在此之前,虽然历届奥运奖牌图案都有沿革和变化,但在奖牌的材质上却从未有过突破,没有采用过金属以外的材质。
最初的构想中,他们并没有考虑在奖牌设计上加入玉的材质,只是要在奖牌中融入中国所独有的玉文化,所以开始设计时,只是取一个玉璧的造型,材质用的还是金属。但后来发现,金属不能够完全展现玉的质感。
他们大胆设想,为什么不把玉和金属结合在一起制作呢?金属的质感与张扬,配合玉石的圆润与含蓄,不正体现了和谐之美吗?于是他们采用了玉佩的造型将玉环镶嵌在奖牌上,中间圆心部分改为金属,这样奖牌就成为金属包裹的“玉佩”造型。肖勇说,这个灵感来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按照北京奥组委提出的设计要求,玉的中心镌刻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同时考虑到玉本身的气质,以及与其他材料相配的和谐性,金牌用白玉,银牌用青白玉,铜牌用青玉。这种“金镶玉”的设计打破了百年奥运的奖牌传统。
平面方案确定后,就进入了对工艺的推敲和琢磨的阶段。后期要求有模型,由中央美院的王沂蓬教授带领的团队开始进行奖牌的三维设计。要做出一个很大的模型,再推敲每条形之间的变化。2007年1月11日,中央美院设计小组设计的奖牌方案中标。玉材质的使用在评选过程中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国际奥组委肯定了这一设计,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艺术品。”
(责任编辑:dis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