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天津人的奥运不了情:天津奥运历史久 硕果丰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10月24日14:05 北方网

我来说两句

  1908年10月23日是一个应当被记住的日子。那一天,在津门一所普通学堂的操场上,打出了关于中国何时能派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北京何时能举办奥运会的标语,第一次表达了中国人期盼奥运的心情——

  天津人喜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屡屡被人称道。

但天津是中国最早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发生关联的城市,天津人最早提出了中国要参加奥运、争取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问题,却是鲜为人知。其实,天津人的奥运情结可谓由来已久。

  从津门走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

  天津是中国近代体育的沃土。这块土地培育出了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解放前,中国先后共3人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而其中的两人都是从津门走出的。

  早在1894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刚一成立,便致函中国的清政府,邀请中国派员参加将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然而,当时的清政府谁都不知道这个“奥运会”为何物,所以没有回复。在此之后,浙江奉化的一位14岁少年于1896年考入了天津北洋西学二等学堂,他就是王正廷。当时这所学堂的新式体育活动十分活跃。王正廷入学后的第二年,即1897年11月26日,全校举行了首次赛跑比赛。现在看来,当时赛跑所设的项目尽管简单粗糙,但它却是中国学校体育运动项目的发轫。

  作为北洋西学堂预科学生的王正廷,饶有兴趣地参加了这些活动,而且从此成了校内体育运动的骨干。1898年王正廷被抽调到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协助工作。1899年春,基督教青年会第一次发起并组织天津学堂联合运动会。运动会由北洋西学堂总教习、美国人丁嘉立倡议,北洋西学堂主办,邀请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和电报学堂的体育代表参加。这是天津、也是全国首次校际体育运动会,王正廷作为青年会成员参与了大会的组织工作。从此,他成了在天津积极倡导并推广近代体育运动的丁嘉立先生的得力助手。

  由于天津这块体育沃土激发了青少年时期王正廷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从而坚定了他强种强国的体育思想。王正廷后来无论是从政还是办学,关注并支持中国体育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而且一直在全国性体育组织和国内、国际大赛中充任要职。他是远东体育协会的发起人及历届远东运动会的赞助人之一;担任过第二、第五和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会长。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率队参加了1934年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这次运动会上,为了维护国格,抗议日本军国主义强行把“伪满洲国”拉入远东体育协会的行径,他带领中国代表团一行愤然退出会场。

  鉴于王正廷对中国体育的特殊贡献,1922年他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时,他又被推选为名誉会长,1933年任主席董事。他还担任过第十一届和第十四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领队。1961年病逝,享年79岁。

  从天津走出去的第二号人物便是董守义。董守义(1895~1978),河北省蠡县人,早年在教会学校保定同仁小学、通州协和书院学习。由于酷爱篮球运动,1917年曾任中国篮球队队长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1919年应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蔡乐尔之召来津,在青年会当练习生。1923年,他被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推荐去了美国,在现代篮球运动的发祥地麻省春田体育专科学院深造,专攻篮球。在校期间,曾任篮球队队长,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两年学成后回国,擢升为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主任,同时应张伯苓校长之邀,兼任南开学校篮球队指导。他在该校体育主任章辑五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培养、打造出了闻名的南开篮球“五虎将”,一时间,天津的篮球享誉海内。他总结了国内外篮球运动在技术方面的发展,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于1925年首先撰写了专著《篮球》一书,稍后又修订为《篮球术》,1932年定名《最新篮球术》。他于1936年任中国篮球队教练,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首次代表中国出征这届奥运会的14名篮球选手当中,天津选手有5人,基本上是“南开小五虎”的班底。

  1947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四十届国际奥委会会议上,董守义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他是继孔祥熙之后中国的第三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也是从天津这块体育沃土上走出的第二个国际奥委会委员。

  董守义离津后曾先后在北京、西北师范院校任教,直至全国解放。他一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体育教员、体育工作者和优秀运动员。1965年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篮球协会主席,第二、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担任过国家体委运动技术委员会主任、运动司副司长等职务。

   天津人最早了解的奥运会

  天津学堂操场最先贴出企盼参加奥运、争取举办奥运会的大字标语;天津人有幸最早通过幻灯片亲眼看到了正在伦敦举行的奥运会画面。

  1990年底笔者尚未涉足体育史资料搜集、整理之前,中国体育界人士一直认定,中国人最早了解到的是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因为那届奥运会,中国第一次派出了一名观察员宋如海前往,回国后,他撰写了一本题名《我能比呀》的小册子,介绍了奥运赛场的详细情况,同时呼吁中国运动选手努力创造成绩,积极争取参加奥运会。但是,经笔者多方走访、调查,最终证实,天津人知道奥运会具体情况并贴出企盼参加奥运会、争取北京承办奥运会的大字标语,比那位观察员从奥运会归来整整提前了20年。

  那是1908年的10月23日上午,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会同私立一中学堂、公立学堂和普通三中学堂联合举办的“英中第六届田径运动会”正在南开学堂操场紧张进行。突然,操场外的墙壁上贴出了三条醒目的大字标语。写的是:“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成绩优秀的选手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成绩优秀队伍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选手到北平(现北京)来举行奥运会并替代在雅典举行”。三条标语的出现,使在场的所有师生和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十分惊奇,人们纷纷打听什么是奥运会、奥运会怎样比赛等等。于是,下午,这届田径运动会比赛结束时,主办者当场宣布:今晚将在这里举行发奖仪式,并放映正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照片。

  入夜,南开学堂操场“人山人海”。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代理总干事饶伯森利用投影机放映了刚刚从伦敦赛场拍回的照片。从一张张图片上,人们看到了世界驰名的大不列颠博物馆、宏伟壮观的圣保罗教堂,看到了英国人出巨资建造的巨型体育场。伴随着解说者的讲解,人们看到了开幕式上各国选手持本国国旗列队步入会场……一张张图片,使观众大开眼界。当年给学生们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还是那组关于马拉松比赛的照片。解说者提到那个身穿19号运动衫的选手,是意大利的一位糖果商杜润多(现译多兰多·皮特里),他始终跑在最前面。可是,当他跑完了26英里第一个进入运动场时,由于过度疲劳,突然跌倒在地,但他又挣扎着爬起来再跑。就在离终点大约15码处,他又一次晕倒,再也爬不起来了。最后,由两名大会服务人员将他扶起,把他拖过了终点。杜润多的这种顽强拼搏精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但是,由于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才第一个到达终点的,有人提出抗议,说他违规,最终被大会总裁取消了金牌资格,冠军由第二个到达终点的美国选手约翰·海斯获得。解说者接着讲道,第二天,在发奖仪式上,英国亚力山德拉王后“悯其遇,壮其行”,为了表彰杜润多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特意授予他与冠军大小、样式相同的一只金杯。还说,有感于此事,当时英国的一位叫彼得的主教说了这样一句话:“奥运会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

  纵观中国近代体育史,天津人是幸运的。因为天津人比其他城市的中国人知道奥运会情况整整早了20年,而且得到第四届奥运会现场的信息最快、最及时。因为第四届奥运会是7月13日开幕,10月31日结束,而10月23日南开学堂操场上师生和观众所听到的、看到的,是伦敦赛场正在进行中的信息和图像!更值得骄傲的是,天津操场最早贴出了企盼参加奥运会、希望中国的北京能够举办奥运会的大字标语,道出了中华体育健儿几代人的心声!

   奥运赛场上的天津选手

  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上的天津籍选手只有“6个半”人;而赛场上的“6个人”都没能走得多远,唯独“半个”人的表演轰动了德意志。

  在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上,“6个半”人中的6位全部是男性,他们是田径(跳高)1人(吴必显)、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5人(王鸿宾、李绍棠、沈韦恭、刘宝成、徐兆雄)。其中,吴必显系1934年天津新学书院毕业生,曾代表天津队参加过第十六、十七、十八届华北运动会,是男子跳高1.871米全国纪录的保持者。遗憾的是,在这届奥运会上,他只跳过了1.80米,1.85米试跳两次不过而被淘汰。

  以5名天津选手为主力的中国男篮,首场以19比35负于日本队,次场以45比28胜法国队,接下来又以21比29败给巴西队,以14比32败给秘鲁队,也被淘汰。唯有那“半个”天津人参加的武术表演轰动了柏林。

  早在中国决定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之前,为了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经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提议,组织选拔一支国术队前往奥运会上去做武术表演。这一倡议,立刻得到时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董事、奥委委员、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王正廷的首肯。消息传开,全国各地的武林高手纷纷报名参加预选。在上海申园,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高手,经过十几天的选拔,最后敲定了7人(4男、3女)。男队员是张文广、温敬铭(均来自中央国术馆)、金石生、郑怀贤(不详)。女队员是,傅淑云(中央国术馆)、刘玉华(河南)、翟连源(上海)。另外,再加上当时在欧洲的两名队员,组成号称9人的中国武术表演队。表演队3名女队员中的傅淑云,前面提到的那“半个”天津人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个21岁的女子身上。

  傅淑云出自津门武术世家。祖父、父亲都是行伍出身,军旅生涯,随军家属居无定所,1915年她出生在上海,于是有人就误认为她是上海人。1927年12岁时才随父母返回天津定居,家住河北公园附近。因此,当有人问起她的籍贯时,她总是声称自己是地道的天津人。其实,她一生中只在天津生活了6年。那就姑且把她算作“半个”天津人吧。

  12岁的傅淑云每天在天津的街上看到不少男孩习武练拳,非常羡慕。在家庭的支持下,她每天早晨五六点钟起床,上学前先要到附近的天津武术馆去学拳,然后再去学校上课,天天如此,常年不辍。后来她在河北幼儿师范读书时,还一个人到黄纬路的中华武术俱乐部向形意拳传人、著名武术家张占魁求教。6年内,她先后参加过天津市童子军国术表演、武术观摩会等活动,己崭露头角。

  1933年她的父亲在南京病逝,赴宁奔丧期间,她住在叔叔家中。这年10月,正值全国第二届国术考试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受比试大会的影响,她萌生了报考中央国术馆的念头。她找到了当时任建校筹备主任的庞玉森,表示自己学过武术,是从天津来的。原籍天津南郊的庞玉森见到这位小老乡,自然十分高兴,于是亲自将她推荐给教务处进行考试。由于早年在天津打下的坚实功底,结果一试即中。在中央国术馆学习的3年中,她系统地习练了陈氏、杨氏、马氏、孙氏、吴氏、八卦等6种太极拳,最擅长的是绵拳和八卦连环腿。1935年在上海参加全国第六届运动会国术比赛,与范子正配对,获得器械比赛女子双人冠军。1936年全国挑选赴奥运会武术表演队时,她理所当然地被选中。

  且说中国武术表演队一行在王正廷、沈嗣良的率领下,于6月26日乘英轮“康脱尔罗素号”离沪,7月22日抵达柏林。7月底,先在汉堡市街头和汉堡大戏院进行了两场表演,受到华侨和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当时的欧洲各国对中国武术还很陌生,当看到中国武术队员个个身穿特制的白色丝绸练功服,英姿勃勃,漂亮大方地登场亮相时,观众都惊呆了。武术队每次表演都是先集体表演太极操,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刚柔相济,忽急忽缓,优美而雅致。而后是个人表演。个人表演时,一般是先由傅淑云表演达摩剑,再与刘玉华表演双人徒手对拳。傅淑云的一招一式,敏捷利落,身手不凡,如龙腾,似虎跃,神韵横生,赢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喝彩声。

  大会开幕前,各国选手要乘车绕柏林市区一周。中国武术表演队则边走边演,轰动了柏林街头。进入兴登堡体育场后,中国武术队应邀作了精彩表演。表演中,傅淑云的昆吾剑和绵拳,更是出神入化,如银龙缠身,劈、刺、挑、剁,急如闪电,震动了整个体育场。会后,表演队又到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地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武术的风采。

  傅淑云,这位一生中只在原籍生活了6年的天津人,以她那娴熟、超群的武功,震动了第十一届奥运会。她是以武术为祖国、为天津争得荣光的第一个天津人。

  津门选手奥运赛场硕果累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的天津运动员逐渐增多,奖牌、金牌从无到有,奥运成绩鼓舞人心。

  1984年天津运动员高秀敏第一次入选国家女子手球队,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夺得团体铜牌,天津实现了奥运奖牌“零”的突破。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桑雪与队友李娜合作,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金牌,天津首次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张平、张娜、李珊为天津捧回女排团体的3枚金牌。据统计,从第二十三届到第二十八届,天津共有39人次先后参加了奥运会,包括女子手球、垒球、乒乓球、击剑、游泳、花样游泳、跳水、射击、沙滩排球、女子排球、女子曲棍球、女子柔道、体操、国际摔跤等在内的14个项次的比赛,总共获得团体和个人奖牌11枚,其中,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3枚,同时获得5个第四名、9个第五名、2个第六名、8个第七名。在所取得的4枚银牌中,1枚是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王会凤获得的女子花剑个人银牌,两枚是第二十六届刘雅菊、安仲欣所获得的女子手球团体银牌,1枚是第二十七届谭雪获得的女子佩剑个人银牌。3枚铜牌得主中,除了高秀敏以外,还有马文革的乒乓球男子单打(第二十五届)、高静的女子气步枪(第二十七届)。而王会凤的女花银牌尤其值得详细记述。

  来自汉沽的王会凤,从小就喜欢剑术,在少年业余体校时便打下基础。1982年入选天津击剑队,在黄维勉教练的带领下进步很快。1989年入选国家队,曾两次获得全国个人和团体冠军。

  1992年7月30日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花剑比赛是在治金体育场进行的。从当地时间9时开始,经过小组循环赛、淘汰赛,一直打到20时。王会凤一路过关斩将,先后将韩国、德国、罗马尼亚的选手击败,进入了决赛圈。1/8决赛又直落两局将英国名将芒泰西击败。半决赛中将前世界冠军法国的莫戴娜淘汰出局,但与意大利的特利里尼决赛时,由于裁判的误判,王会凤只获得了银牌。

  在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王会凤为天津捧回了一枚难能可贵的银牌,天津人却把它当金牌对待。中国运动员的最高奖项是国家体委颁发的“中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而且只有获得世界冠军者才有此殊荣。而这一年,国家体委将这一最高荣誉特别授予了只获奥运会亚军的王会凤。道理不言自明,因为她也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金牌得主。

  5岁开始练体操,10岁开始学跳水的女孩桑雪,1996年获新西兰世界杯女子10米跳台个人、双人和团体三项冠军。1998年进入国家队。2000年获悉尼世界杯10米跳台双人、团体两项冠军。同年,在悉尼奥运会上与李娜合作,夺得女子10米双人跳台跳水冠军。她为津门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平、张娜、李珊三位姑娘为天津捧回3枚女排团体金牌,其中张平还被大会评为“最佳扣球手”,张娜荣获“最佳一传奖”。

  从1908年10月天津学校操场首次贴出期盼奥运的大字标语,到2008年8月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时间的隧道整整穿越了100年!百年的呼唤,百年的期盼,几代人的梦想和希望,都将凝聚在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的那一刻……

  作者:兰凤翱1968年河北大学毕业,曾在河北省从事地方党史的征集和编撰工作。1989年到天津,在当时的天津体委从事体育文史征集,参与了天津体育史和天津体育志的征集和编撰工作。曾任《体育古今》和《体坛风云》主编。

(责任编辑:鸭梨)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