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悉尼奥组委的事务主管曾经向北京奥组委的志愿者部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志愿者中大部分是学生?
这位事务主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悉尼举办奥运会时,志愿者们来自社会各界。
面对这样的不解,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回答说:一是因为中国的高校学生语言能力相对较强;二是因为中国不仅要办好奥运会,更想通过办奥运去培养一代人。
梁苏会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回答,因为在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宣传之前,中国人对志愿者并不真正了解。“志愿者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不仅仅是体育比赛与国际会议。我们每周四下午都有志愿者去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教书,每个周五会去照顾患有孤独症的儿童。甚至就连做义务的校园导游,也是志愿者的一种。”梁苏会说。
而来自香港的志愿者谢嘉豪对这一点感触尤深。在他看来,与香港的志愿者多将重心放在扶助弱势群体不同,大陆的志愿者更关心的是大型活动。他期待着大陆的志愿者文化慢慢健全起来。
奥组委志愿者部良苦用心的效果,在于大湧身上正逐渐显现出来。“当我结束了测试赛最后一天的志愿者工作,从机场开车去奥林匹克大厦去交车时,一路上我都在细细回味那几天的滋味。当我交掉车钥匙的时候,我的感觉不是完成任务的放松,而是不能继续服务的失落。”于大湧说。
于大湧还觉得,很多时候都能以平静心态面对,“以前我脾气暴躁,得理就不饶人。平时开车的时候如果有车别我,那我说什么也要反别回去。自从做了驾驶员志愿者,我会在马路上让着别的车辆。你说,我都能为不认识的人去无偿服务,我和身边的人有什么可争的。”
之前,他只从报纸上对志愿者略知一二,但现在,他正打算加入北京市志愿者协会,在其他方面继续他的志愿者工作。
“在公交车上,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带着不满的神情,但经常做志愿者的人幸福感会变得非常平静。”梁苏会说,“在没有成为志愿者的时候,每当人家问'你为什么能上清华?',我就说'因为我分够了',人家问'你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科研环境',我就说'因为我们交学费了'。但直到我们去民工子弟学校支教,我才知道一切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能让我们这么早明白这个道理真好。”本报记者 沈亮 发至北京
[上一页] [1] [2] [3] [4] [5] |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