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贺艳
改造一新的北京工人体育馆
昨天,本报记者贺艳带着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憧憬奔赴北京,参加由奥运官网搜狐体育以及全国16家平面媒体组成的“16+1”奥运媒体联盟组织的联合驻京采访行动。贺艳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为甬城读者带来北京奥运会最新的资讯,以及一些运动项目的备战情况,广泛熟悉奥组委各部门、各体育项目运动队和奥运场馆,为本报2008年奥运会报道打前站,同时也为宁波读者展示我国奥运会准备的全方位情况。以下,是她从北京发回的最新报道。
中国散打拿下半数冠军
金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贺艳)昨天,“好运北京”世界武术锦标赛进入最后一天。在女子比赛中,中国“四金花”秦力子、鄂美蝶、吴娇、孙会分别在各自级别比赛中以一局不失的成绩夺冠;在男子比赛中,中国队五个级别的参赛选手全部拿下金牌。至此“好运北京”武术世锦赛全部结束,中国散打队在18个级别中拿下半数冠军。
中国女队首夺柔道团体冠军
金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贺艳)昨天,2007年北京世界柔道团体锦标赛在北京朝阳体育馆进行了女子团体赛的争夺,在决赛中,中国女队以4:2战胜古巴队获得冠军。这是中国女队首次获得世界柔道团体锦标赛冠军。
奥运场馆动态
工人体育馆今迎好运北京系列赛
乒乓之宫变身拳击圣殿
或许你还记得徐寅生十二大板,或许你还记得容国团险胜星野,或许你还记得将中国乒乓推向极致的1961年世乒赛……这一切都发生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如今,这个见证了中国体育近半个世纪辉煌历程的“中国乒乓之宫”,为了北京奥运摇身一变成为“拳击圣殿”。昨天它迎来了好运北京拳击赛的检验,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它还要见证中国拳击健儿的辉煌。
46年前经典建筑换新颜
昨天下午,好运北京拳击赛正式开打。来到工人体育馆门口,除了门口严格的安检设施和好运北京的各类宣传标识,工人体育馆的外貌依旧,门口的水泥浮雕还是那样栩栩如生,仿佛在给新客人们讲述这里的老故事。
1961年建造的工人体育馆被评为当年的“十大建筑”之一,类似于风扇罩的轮辐式双层悬索结构屋顶,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更重要的是这座铸造了无数辉煌的场馆给人们留住了美好的记忆,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北京奥组委经过论证决定,保留工人体育馆的传统的外观,在内部实施大改造。如今,好运北京拳击赛拉开序幕,工人体育馆内部,给人的印象除了现代感,还是现代感。
改造后能抵抗8级地震
从一个为1961年世乒赛而建的场馆摇身一变成为北京奥运场馆,负责设施改造工程的总工程师刘丙宇,为记者具体介绍了此次改造的成果。“北京奥运三大理念当然是我们工作的指导,为实现环保节能,工程中大量应用现代成熟技术,采用绿色环保材料、节能设备。”刘丙宇说,“首先,从安全性能上来说,改造后的工体采用了最新的技术,使体育馆能够抵抗8级的地震,环布在场馆墙壁上的自动红外烟感器和6门大空间消防水炮也实现了主动灭火的功能。从实用性上来说,通风、照明、机电、音响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改造更新,天花板也使用了节能设计,这些改造使体育馆设计更加人性化、安全性更高、舒服性更强。改造之后,新的工人体育馆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舒适度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金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贺艳
(责任编辑:r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