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国家体育馆神秘“面纱”
作为三大“国字号”奥运场馆之一,最晚开工的国家体育馆率先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与造型别致的“鸟巢”和“水立方”相比,国家体育馆的设计相对低调,但并不缺少丰富内涵。
从远处观赏其外景,四周竖立的钢骨架与大面积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相映衬,犹如一把张开的中国折扇;屋顶处行云流水般的波浪型曲线,飘逸又富于动感,好似艺术体操中舞动的彩带。从内部品味其细节,所有硬件设施堪称一流水准,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更是从点滴处彰显出来。
纸质服务台节能环保
走进国家体育馆的媒体工作间,为记者提供各项采访服务的纸质服务台让人眼前一亮。与以往所见的木结构或金属结构服务台不同,国家体育馆首次将纸质服务台用于“好运北京”系列赛事中,开创了环保节能的又一先例。
据场馆负责人介绍,这种纸质服务台的纸浆用料和木材用料比例为7比3,其中所用纸浆的70%都为回收纸,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使其生产成本不到市场上一般木质服务台的20%,还能在赛事完成后全部回收造纸,环保又节能。
与媒体服务台一样,国家体育馆所使用的垃圾桶绝大部分也为纸质产品。走在体育馆的通道中,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组垃圾桶,绿色与黄色各一个,分别标明“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尽管是纸质产品,但同样非常牢固,不仅不会漏水,与内置环保垃圾袋配合使用,清理起来也很方便。由于本身就是可再生资源,更新换代后所淘汰的垃圾桶,还可再度回收利用。
黄金位置设轮椅看台
站在体育馆内北侧一片面积逾300平方米的平台上,整个体育馆一览无余,无论角度还是高度都堪称“黄金位置”,但令人疑惑的是此处并没有设置任何坐席。国家体育馆总设计师康晓力介绍道:“奥运工程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充分体现对各类人群、特别是残障人士的关怀。因此,这片平台被设计为轮椅看台,专供残障观众使用。”
以往,残障观众在观看比赛时通常与普通观众使用同样的坐席,需要从轮椅换到座位,再将轮椅收好放到旁边,整个过程费时费力。而在国家体育馆,使用轮椅的残障人士可以搭乘残疾人专用电梯直达轮椅看台,坐在自己的轮椅上观看比赛,整个区域可容纳轮椅观众250名至300名。
在这片专设的轮椅看台上,传统的阶梯用缓坡代替,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存在。6台专门为残疾人准备的电梯里,不仅按钮全部带有盲文,还具备语音提示功能。在洗手间等公用区域,也都采用了大量方便残障人士的设计,甚至连小小的水龙头也都考虑到残障人士的需求。
“九层顶棚”隔音降噪
对于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体育馆来说,如何解决体育建筑普遍存在的屋面雨点噪音问题,是设计者当初考虑的重点。“一般的体育馆顶棚都是7层,而国家体育馆的顶棚有9层,多出来的2层就是专门的减噪层。”国家体育馆工程项目经理张国强介绍说,披上这层“高科技”外衣,国家体育馆获得国内最出色的减噪效果。
据了解,这种9层多功能金属复合材料的夹层设计在国内比较罕见。夹层厚达25厘米,由水泥板、玻璃棉、防水层、吸隔声材料组成,并在最外层喷涂吸音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屋外噪音所带来的影响。在这种“九层顶棚”的阻隔下,即使户外下着倾盆大雨,场馆内也听不到声音。
此外,国家体育馆内的空调、制冷设备等都经过专门的消音减噪设计,最大限度为观众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观赛环境。场馆四周的玻璃幕墙均采用中空low-E玻璃和金属板组合的形式,全部采用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之间的空隙充有氧气,既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防紫外线作用,也有效地降低了噪音的影响。
本报记者谷苗
(本报北京11月29日专电)
(责任编辑:孟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