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远与《新闻周刊》封面招贴画 |
《新闻周刊(Newsweek)》在纽约出版,面向全世界发行。在美国与《时代(TIME)》、《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并称美国三大新闻周刊。
2007年1月1日,《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开始实施。2007年是北京奥运会筹办的决战之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新闻事件,驻京的外国媒体在采访、报道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都去过哪些地方?有哪些感受?他们对北京奥运会有哪些期望?本报近期专访了多名外国媒体驻京记者,并从即日起陆续刊登年终专访——外国记者眼中的北京奥运。
走进美国《新闻周刊》驻北京分社在建国门外交公寓的办公室,客厅里除了排满一面墙的书,最醒目的装饰是挂在墙上的一排美国《新闻周刊》封面招贴画。上面是历年《新闻周刊》的封面故事,它们展示着美国三大周刊之一的《新闻周刊》在世界各地的观察。分社社长刘美远一边从里间走出来,一边说着抱歉:“这一段很忙,接受采访时间不能太长。”
-关键词·改变
采访环境因奥运而改善
刘美远是美籍华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供职《新闻周刊》,自1998年以来一直常驻北京。对于现在采访环境的感受,她说,“这段时间在中国采访变得容易了,比如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时候,举办了很多记者招待会,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采访机会。”她认为,不仅是政府部门提供的采访机会增多,使在中国采访变得容易的因素还包括现在的中国人更加开放,很多人会说英语,更愿意与外国人打交道。她说,“这与我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相比,变化很大。”
刘美远认为,采访环境的变化显然与奥运会相关,外国记者驻华采访的规定就是以奥运会的名义推出的。她说,希望这项规定在明年10月以后能继续执行下去,因为原先的规定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制定的,已经不符合目前的国内外形势。
半数报道与奥运相关
在最近三天里,刘美远向周刊发回了6000字的稿件。“相当大的工作量”。她介绍说,目前《新闻周刊》驻北京分社的报道有超过50%的比例与奥运相关。她说,驻北京分社一般配备3名记者,奥运会举办期间预计人数要增加一倍。
中国人变得更加开放
刘美远发现,奥运给北京带来了很多变化。最明显的是建筑。而更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人们的心态上。中国人变得更加开放,愿意与世界各地的人交往。
刘美远说,中国正在经历迅速的变革,在我看来,举办奥运会这段时间对中国来说,就像是一个成人礼。经过了这段过程,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将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出现,更加自信和有主见。
最关注的话题是环保
作为《新闻周刊》的资深记者,刘美远采写过大量与中国有关的故事。前段时间,她写了一篇与养猫和养狗相关的报道,很多人看了以后给她写信,反响超过了她之前很多有关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报道。她说:“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大新闻有大价值。”比如,她在党的十七大前报道的一篇有关中国政府领导人变更的报道和伊拉克战争期间她在当地发回的报道都获得了很高的关注。
她说,在中国所有的变化中,我现在更关注环境保护和人们的价值观。这两点都是与未来相关的重要课题。
[1] [2] [下一页] |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