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日,青岛走进奥运年。再过221天青岛将举办2008奥帆赛,青岛准备好了吗?2007年12月31日,带着一连串问题,本报记者对青岛市市长、奥帆委主席夏耕进行了独家专访。
“承办奥帆赛,青岛曾面临的五大挑战已基本消除”
记者:再过221天,青岛将举办2008奥帆赛,您在2006年8月19日青岛举行首次测试赛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青岛承办奥帆赛有五大挑战:一是青岛历史上没有举办过大型国际帆船赛;二是在两年之前,青岛还没有一个用于正式比赛的帆船场地;三是缺乏承办国际帆船赛事所需的技术队伍;四是青岛市民对现代帆船运动和奥运标准的国际帆船赛知之甚少;五是青岛8月的天气和海浪状况,对举办高水平的帆船比赛也是一个挑战。
夏耕:可以说,这几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5年来,特别是经过两次测试赛,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国际赛事组织经验,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帆船比赛场馆设施;我们培养了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人才,锻炼了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工作团队;我们普及了奥运知识和帆船运动知识,推动了青少年帆船运动的开展。我们加强水文气象预报工作,改进了赛事组织应对方案,青岛8月份的天气和海浪情况可以满足赛事的要求。所以说,上述五大挑战基本消除了。
五年来,我们做的主要工作包括:
建设了奥帆赛场馆设施。
本着“廉洁、阳光、节俭”办奥运的原则,我们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建成了集循环经济示范和绿色奥运理念应用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场馆,为奥帆赛的举办提供了硬件保障。经过两次测试赛的检验,奥帆赛场馆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被国际帆联、各国运动队和中外媒体誉为世界一流的奥帆赛场馆。
构建了奥帆赛工作体制。建立了举全市之力迎办奥运的体制,确定了赛事筹办的总体工作框架,建立了“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广泛参与、运行顺畅、衔接紧密、各方配合的运行机制。成立了工程建设、新闻宣传、安全保卫、志愿者4个协调小组和推进人文奥运工作办公室,协调推进各方面工作。
提高了奥帆赛组织能力。
学习借鉴历届奥运会的成功经验,扎实推进竞赛组织工作。船艇、器材全部到位。锻炼了赛事组织核心团队。按照赛事服务需求,加强了医疗、卫生、住宿、交通、餐饮等服务保障工作。两次测试赛后,我们认真整改存在问题,加强薄弱环节。值得高兴的是,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志愿服务风气和顺畅的工作体系,已有40万人注册成为城市志愿者,既为办好奥帆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增添了绚丽光彩。
开展了奥帆赛宣传推介。坚持“国外宣传重吸引、国内宣传重造势、市内宣传重动员”的思路,实行奥运宣传、招商引资、旅游推介“三位一体”,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在国内外开展了“相约奥运、扬帆青岛”城市品牌环球推介等活动。与克利伯、沃尔沃杯等大型国际帆船赛事结缘,提升了城市国际知名度。邀请国内外主流媒体对奥帆赛筹备工作和城市进行报道。坚持“善待媒体”,为中外媒体提供了高水平的媒体服务和高质量的生活服务。
提升了奥帆赛保障能力。组建了赛事城市运行中心,编制实施了24项城市运行纲要、26项城市运行计划,完善了53个城市应急预案,全面进行了对接和演练。《奥帆赛前重点工作倒排工期表》15大类、88项重点工作内容已经基本完成,加强各方面沟通衔接,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城市综合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了人文奥运工作。全面实施《人文奥运总体运行纲要》,成立了推进人文奥运工作机构,启动了“我们微笑、我们承诺”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力求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组织举办了四届奥林匹克文化节和数百场迎奥文化广场活动。开展迎奥运文艺创作,加强了窗口行业文明创建工作。
加强了奥帆赛安保系统。坚持“最安全、最方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指挥体系与工作机制,配备了安保设施与装备,加强了对安保人员培训。突出以人为本,为各类客户群提供安保服务。组织开展安保演练,强化水域安保工作,推进多警种、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安保体系建设,为奥帆赛成功举办提供安全保障。
总的来说,我对五年来的筹备工作和两次测试赛很满意,超出了预期的水平。
至于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的确我们还有不少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主要是城市环境的综合建设和赛事运行的掌控能力。就承办大型国际赛事的标准而言,市民的文明行为、规则意识,窗口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都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比如说,窗口地带的清洁卫生、公共场合的举止谈吐、出租车的车容车貌、宾馆饭店的餐饮服务、水文气象的精准预报、安保制度的严格执行等,都亟待改进。
“市民对帆船运动的接受度很高,青少年的参与度很高,社会各界的支持度很高,帆船运动工作者的积极性很高,这些都超出我的期望。”
记者:几年前,您首次提出“帆船之都”的概念,理想中是个什么样的设想?现在市民对帆船的接受程度和参与度,达到您的期望值了吗?
夏耕:2003年,奥帆委成立之初,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青岛在承办了奥帆赛之后,应该留下一些永久性的东西。经过一番酝酿,大家都认为,应该借此使青岛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帆船运动城市,所以提出了打造“帆船之都”的目标。
基本的设想是,形成一个以奥帆赛基地为中心,以专业和业余帆船帆板训练为重点,以普及和推广帆船帆板运动为基础,集训练、竞赛、休闲、科教为一体的海上运动中心。
为此,这些年来,我们制订了《青岛奥运行动规划》、《发展帆船(板)运动行动计划》,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普及帆船知识,推广帆船运动。全面启动了“千帆竞发2008”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了青少年帆船运动“双千计划”,发动社会各界捐赠1000条帆船,聘请外国专家培育1000名青少年帆船运动员。全市设立39所帆船运动特色学校,建立100个中小学生帆船俱乐部,建成了全国“青少年帆船运动推广普及示范城市”。开展了“帆船运动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动员广大市民参与。百万市民参加了“走进奥帆基地,感受帆都魅力”活动,数千市民和青少年参加了帆船夏令营活动。
二是结缘国际组织,加盟大型赛事。要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帆船之都”,除了承办好奥帆赛外,还要积极参与每年的大型帆船赛事组织承办,使国内外帆船界了解青岛、常聚青岛。我们接待了世界著名女航海家麦克阿瑟驾船停泊青岛,在青岛开展联谊活动。安排了“青岛号”大帆船作为代表城市形象的载体,首航日本下关市;开展了“青岛号”大帆船中国沿海行活动,在主要沿海城市开展宣传活动。成功运作“青岛号”参加两届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并组织了青岛站活动,克利伯船队将于2008年初再次来到青岛。2009年还将承办“沃尔沃环球帆船赛”青岛站的活动。
三是开展境外推介,扩大形象宣传。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37场海外推介,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与媒体紧密合作,邀请国内外主流媒体对青岛的帆船赛事进行宣传报道,有力扩大了城市影响。很多国家和城市因奥帆赛和“帆船之都”而了解青岛,表示支持青岛。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帆船之都”的城市品牌已深入人心,影响传播海内外。当然,从我们的目标而言,目前只能说有了良好开局,出现了喜人态势。广大市民的接受度很高,青少年的参与度很高,社会各界的支持度很高,帆船运动工作者的积极性很高,这些都超出我的期望。我不仅对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充满信心,而且对打造世界知名的“帆船之都”充满信心!相信2008年奥帆赛之后,经过进一步努力,青岛将成为世界知名的“帆船之都”。
(事实上,推介帆船,夏市长身体力行。在今年6月接受“中国晚报奥帆青岛行”采访团采访时,夏耕市长曾对记者们表示,自己很喜欢帆船运动。去年青岛举办国际帆船赛期间,他就曾多次乘船到海上体验帆船运动的乐趣。他认为帆船运动是一项集智慧、意志、技巧和体力完美结合,竞技、观赏、探险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不仅能增强体质,锻炼意志,也能培养人们的团队协作、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
夏耕市长当时这样表述自己乘坐帆船的感受,他说,作为竞技运动,帆船比赛是速度和力量的较量,也是技艺和意志的比拼,帆船比赛很好地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另一方面帆船运动也是一项亲近大海、回归自然的运动,可以直接感受海洋的博大,可以触摸到海风的飘逸,更可以体验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奇妙。)
“我们以奥运筹备促进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完善奥运筹备,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记者:您在接受法国《观点》周刊专访时曾表示,一个城市能承办奥运赛事,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个城市的市民能亲身参与奥运盛会的筹办,也非常幸运并终生难忘。您认为奥帆赛给青岛带来了什么?或者说,这座城市因为奥帆赛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座城市中的人们享受了哪些利好?
夏耕:自2003年6月奥帆委成立以来,我们始终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建设一流的场馆设施,打造一流的服务团队;二是将奥运元素注入城市,使奥运效应充分发挥。应当说,我们以奥运筹备促进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完善奥运筹备,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首先,城市的知名度明显提升。五年来,青岛因奥运加快走向世界,世界也因奥运更加了解青岛。不少造访过岛城的友人,都在关注我们的赛事筹备情况;许多未来过的朋友,都把目光投向我们这座城市。这些年,承办的国际活动规模之大、接待的外国政要和知名人士规格之高、接待的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数量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筹备奥帆赛,扩大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带来了许多投资和贸易的商机。
第二,经济的发展更加协调。2003年以来,本市的经济年均增长16%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五年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实现翻番。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7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引进全球500强56个项目。2007年青岛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元,旅游总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4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流量达到780万人。
第三,居民的生活更加“小康”。五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5.4%和12.2%,成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据不完全统计,奥运工程建设投资创造了约10万个就业岗位。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解决了4.6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集中供热面积突破了3000万平方米,供热覆盖率由22%提高到44%。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得到加强。
第四,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五年来,本市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投资约800亿元,新建了东西快速路,完成了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改造了青岛火车站。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了13处公交停车场,新增和调整了115条公交线路,更新了1200辆公交车。建设了极地海洋世界、市立医院东部院区、大剧院、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学校等项目。建立和完善了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第五,城市的环境更加优美。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实施了“蓝天碧海”行动计划,对水、大气、噪音等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完成了麦岛污水处理厂建设,近岸海域污染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实施了电厂等二氧化硫排放装置改造,空气质量优良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都有较大提升。奥运场馆及周边设施建设采用了绿色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
第六,城市的文明更加彰显。以“人文奥运”为核心,广泛开展了以“同迎奥帆赛、共建文明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推动了奥帆赛与城市文明的良性互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关心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东道主意识更加强烈。窗口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志愿者的微笑成了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城市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奥帆赛后,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给青岛带来显著的‘乘数效应’”
记者:许多城市因为举办奥运会而迎来城市发展的转折点,奥运会也由此被称为城市发展的“推进器”,如日本的东京、韩国的釜山,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都是在举办奥运会后被世人熟知。您认为,奥帆赛将给青岛带来什么?
夏耕:奥帆赛是青岛城市发展的难得机遇,对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我认为,奥帆赛之后,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给青岛带来显著的“乘数效应”。
第一,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奥帆赛间接效应将极大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预计青岛将提前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高于目前国际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产业和旅游、通讯、房地产、会展业等服务业将迅猛发展。
第二,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到2012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从目前的1.78万元达到2.86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从7460元达到1.21万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从目前的23.6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左右,市区集中供热由目前的44%提高到70%,在总体实现小康的基础上达到全面小康。
第三,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不难想象,奥帆赛后,世界将以更加全面的目光、更加热情的态度接纳青岛,青岛则将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雄厚的实力融入世界。预计到2012年,青岛年境外旅客接待人数将达到200万人次。青岛的国际竞争力、开放水平将全面提升。
第四,城市设施进一步完善。到2012年,胶州湾海底隧道、海湾大桥都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50公里。农村将实现村村通柏油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将达到25平方米。民航航线将增加到110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450万标准箱,空港客流量将达到1200万人次左右。
第五,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生态环境保护更见成效,资源开发利用更加合理,城市进入可持续发展。建成区绿化面积提高到42%,人均绿地面积提高到14平方米,农村所有村庄将达到绿化示范村标准。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30天以上,保持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
第六,城乡发展进一步协调。
奥帆赛所带来的投资增加、环境改善、结构优化等,在拉动城市发展更加繁荣的同时,将极大地提高城市辐射力,“溢出效应”将惠及周边地区,郊区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将大为提高,城乡二元结构现象趋于缓解,整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加快。
第七,城市文明进一步提升。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广电等事业将加快推进,青岛大剧院、青岛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建成。城市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等将进一步彰显,市民的文明素质将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将全面提升,一座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文/本报记者 徐燕华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