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仇佳钰。34岁,硕士,联想集团全球创新设计中心设计战略研究总监。2008北京奥运火炬设计的创作指导。
2007年4月,奥组委公布了全球火炬设计征集的最终方案,联想团队的“祥云”设计从全球388个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中标者。创作指导仇佳钰,是这个设计从始至终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之一。她的一个灵感决定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纸卷”火炬的基本造型。
我们还设计过环形的双人火炬 纸卷的灵感颇有来历,“想到真的是一瞬间,但整个方向还是个很理性
的思考过程。
之前我们就定好了,要用一种有传递意义的东西,并且这东西要很中国。于是我们分了若干个小组,开始头脑风暴。每组把讨论的设想画在一张大纸上,轮流上去说。”
“我们小组还没上台,我在听其他小组阐述的时候,突然有了这个灵感,等我们小组说完,问还有补充吗?我就迫不及待地冲了上去,拿着一张A4纸高高地卷给大家看,于是有了这个方案的雏形。”
奥组委的方案筛选真是大刀阔斧,第一阶段就是388进9,联想送去的“长a城”、“凤凰”和“祥云”三个方案,晋级的就是这个纸卷的“祥云”方案。
仇佳钰说,其实整个过程还有好多好的点子,它们都没有机会让更多人知道,“比如有一个设计,是我直到现在还非常喜欢的——设计师把火炬设计成一个不闭合的环,有点儿像传统的玉珏。他说既然传递,就是两个以上的人的事情,为什么不设计成环形,两个人一起拿着呢?当时很多设计师都非常喜欢这个想法,但后来被我们自己筛选掉了,这是个设计上很理想,但实际上这要求火炬的内燃部分都要随之革命性的变革,需要全部特殊定制,所以,不太实际。”
“还有一位设计师,他说火炬最核心的是火,那么我们用“冰”,用全透明来做火炬吧,也是个很有创意的想法,但最后是因为不太适合媒体展示而放弃了。”
仇佳钰说,这样的想法每天都有好多,在三个月的设计期内,他们很多人把睡袋搬来了设计室,通宵头脑风暴是经常的事儿。仇佳钰作为创作指导,除了需要关键时刻冲上去做决断,还需要不断协调和鼓励设计师的想法,“在我们的工作室里没有否定和打断,大家都在尽力想,在这个基础上还能怎样会更好,或者与其他人的想法怎样相结合。想法没有好坏之分,我所要做的就是告诉设计师什么是对的,为什么,以保证他们的智慧集中在一个方向上。”
印有“北”字的中国印 记者问“你怎么判断谁是对的”,仇佳钰说,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很幸运地一直没走弯路。
早在2002年,奥组委对奥运标志进行招标的时候,仇佳钰就领导着几个人的小团队参与了竞标,最终他们的方案与奥运会擦肩而过——中标的是印有“京”字的中国印,而仇佳钰他们设计的是印有“北”字的中国印。
“当时会有遗憾,因为你的方向已经对了,就差那么一点儿就成功了。为了这个设计,我们满北京城跑,找北京的符号,风筝、四合院的屋檐、打太极的人、水墨和中国印等等,难的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虽然没有选上,但整个过程收获很大,对于中国元素和奥运的结合很有心得。所以当再次有火炬设计的机会时,我们都很兴奋,也是之前的标志设计,让我们一开始就确定这样的方向错不了。”
我们的代号007 34人的设计团队,最后拿出了颇受好评的火炬方案,仇佳钰说,这绝对不能说是任何人的成果,而是一个团队的功劳。这个团队,设计火炬跟设计产品走的是一样的流程,组织TEAM、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甚至还有一般项目都有的代号,这个叫做“007”。
“你可能想不到,我们的设计团队里还有用户研究的同事参与,有工艺师的参与,我们完全按照联想的商业设计流程一样来设计火炬。”“火炬,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艺术品,但其实它是种批量生产的工艺产品,对产品设计和工艺的理解,是我们这个团队相比于其他学术型团队的最大优势”。
初步确定方案后,奥组委规定15天之内拿出火炬成品样,这样紧急的时间是很多团队都望而却步的,但仇佳钰和她的团队做到了。“商业项目就是这样,时间目标不可变,你必须养成这样的工作习惯。所以无论时间有多紧,都没有说不字的,上来就只有ok”。
后来的几次细微改造和样品制作,联想团队都协力完成了,仇佳钰作为创作指导,在整个过程中出色协调,她如今所在的设计战略部门也是这样的职责,协调一个产品投产前的全部外观,仇佳钰是最佳人选,因为她最早做产品设计,后来主管多专业协同,开始建立综合类的团队,再后来被委派去建立交互设计、平面设计和研究团队,可以说,设计的所有领域她都做过,“技术之外的我了解一部笔记本电脑诞生的所有工程。”
(责任编辑:高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