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民以食为天。无论做什么工作,开展什么活动,吃饭总是一件大事,奥运会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近一年来,围绕北京的食品问题,一直新闻不断。
事实证明,“纸包子”是假新闻,“毒饺子”也非中方食品生产的问题。
谣言虽然过去了,但这至少也反映出了许多人对北京奥运餐饮工作的不了解。事实上,对于奥运食品,北京奥组委做了大量的工作,其质量和安全上的标准甚至远高于普通的国际标准。
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会有近30万注册人员有餐饮要求,此外还要向数百万的观众和游客供餐。为了让这些人吃得满意,吃得安全,工作人员也是动足了脑筋。
就拿奥运食品的安全来说,奥组委设立了三道关卡。首先是“电子身份证”。多达28个大类,450多个品种的所有食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环节都有记录在案,并加贴电子标签,建立数据库,真正做到了“从田间到餐桌”都全程掌控;第二道关卡是“冷链处理”。传统的外卖餐都热炒热卖,容易在运送过程中生发细菌,保存时间也短。而国际通用的冷链处理使食品在就餐之前都保持在适宜的低温下,既避免了污染,又减少了损耗;最后一道关则是做好应急机制。在就餐中,如果发生问题,从发现到人员出动,进行检测,确定结果,再通知经营者、生产者将食品下架,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分钟,确保能将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
其实,从去年的测试赛起,这一套餐饮机制就经受了考验,得到了认可。当然,在竞赛场馆的工作人员们也有点小意见:因为在赛时前后近一个月里每日三餐都在场馆吃,要是品种再多些,口味再丰富些,那就更好了。
高峰系本报体育部首席编辑,去年年初借调至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工作。本栏目在都快网上同步开通博客,读者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都可以跟帖交流;关于奥运你有什么想知道的,也可以向高峰点题。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