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七:负重狂奔六千米
奥运火炬在达累斯萨拉姆传递时,由于不能上媒体车,中国日报记者胡亦南为了能完整地采访一站火炬接力,决定全程跟跑。
镜头八:后勤服务“宾至如归”
从托运行李到护照管理,以及圣火团队的吃穿住行,后勤服务细枝末节多如牛毛,这一切都要由后勤组来具体实施完成。组长吕实珉是个63岁、精神矍铄的老头,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定要把团队内每个人都给照顾好”。为此,老同志一天只睡三个来小时。每到后勤办公室,大家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对工作,他有老一辈人那种典型的忘我热情。
后勤办公室在主团队到达时开张,主团队离开后关闭。在吕实珉的领导下,办公室高效有序地工作,为主团队创造出一种家的氛围。董华钢和王亭把大家托运的行李照顾得妥妥帖帖。庞柯几乎每天都要忙于办理团队进出海关手续,以及清点全团的100多本绿皮公务护照,声称把自己的脸都“点绿了”。来自中国银行的“财神爷”周跃武每天在整理完烦琐的财务账目之后,还要经常在后勤办公室从半夜值班到天亮。
镜头九:第二个温暖的家
除了从北京到阿拉木图外,圣火团队其他几次城市间转场都在夜间进行,几次都是长途飞行。比如从巴黎到旧金山、从旧金山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达累斯萨拉姆这连续三段飞行,时间都超过了10个小时。大家在飞机上度过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躺在酒店床上睡觉的时间。因此,“奥运圣火”号包机就成为大家的第二个家。空姐为大家提供的周到体贴的服务,让大家好像回到了家。
传递城市所在国的中国使馆是圣火团队的另一个家。土耳其使馆为每人配备了两袋干果,阿根廷使馆招待团队享用中餐晚宴,让每一个队员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亲人照顾的温暖。当包机在罗安达技术停留时,中国驻安哥拉大使专门登机问候,更是让大家倍感亲切。
镜头十:临危不惧为工作
奥运圣火在旧金山传递开始前,发生了一个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故事。当时以雷涛为首的5名圣火团队工作人员从起跑现场乘车赶往庆典仪式现场,他们的车刚刚驶离起跑现场,就被一大群“藏独”分子堵住,车窗被这些失去理智的暴徒打碎。坐在车上的一名美国警察马上通过对讲机叫来20多名同行,他们手拉手组成一条通道把5名工作人员救了出来。由于庆典仪式现场还有工作要做,雷涛等人坚持要赶过去,美国警察坚决不让他们走,因为途中危险重重。直到接到指挥车的命令后,雷涛等人才在美国警察的保护下返回起跑现场。
事后,记者问雷涛当时怕不怕。他说,那时他心里只想到还有工作要做,其他都没多想。新华社记者马邦杰 张荣锋(完)2008/04/15 10:41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上一页] [1] [2] [3] |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