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4日的奥运圣火三亚站传递中,我们采访三亚火炬手中最年长的72岁民办小学篮球教练黄宏琼,意外聊到排球话题时,发现这位现在差不多已跟排球无缘的老人,竟然正是我们要找的文昌上世纪五十年代名震全国、虎虎生风的赤脚排球少侠。
“光脚不怕穿鞋的”
记者来到文昌市,寻找更多的能够见证当年那段历史的老队员们。三大球中,在民间普及最差的肯定是排球,但在文昌,记者真切感受到,本地人对排球运动的热爱和参与度之高远超想象,这个三面临海的热带旅游度假胜地里,弥漫着浓厚的排球氛围。
几乎任何一个村子里,你都可以看到简陋的排球场,和正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的赤脚村民。比起“华侨之乡”“椰子之乡”“将军之乡”等等称谓,“排球之乡”的美称更为本地人所认可。
排球这一在其他地方民间少见的运动项目,在文昌,不但中小学中非常流行,也是当地民间最受欢迎的一种娱乐项目,逢年过节,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热火朝天的排球比赛是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小时候,一般会走路时,就开始打排球了,渔网作球网,椰子作排球”,在文昌市体委工作的前体育老师郑庆国说起童年的排球光阴,笑得很憨厚,今年36岁的他几乎打了30年排球。郑庆国说,像他这样的文昌人实在太多了,球和球场的不断升级,几乎与他们生活的前进轨道相平行。
吴乾海也是当时那支文昌少年冠军队的队员,时隔半个世纪,老人对那次比赛的记忆清晰如昨。那次参赛队有21支,首战打上海,那是一支种子队,而文昌队名不见经传。上海队赛前完全不把身材矮小的文昌队放在眼里,来训练场一看,文昌队队员身高比他们差了一截,还是光脚打球,一句“不行”,扭头就走。
“其实我们还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呢,看过他们训练,我们心里有底了,高个都没用。”吴乾海和队友们用海南话说了一句“明天就把他们打趴了”,心中暗暗下定必胜的决心。一交手,出乎所有观众所料,文昌队以3比1轻松拿下比赛。次日,上海乃至全国的媒体将之作为爆炸性新闻炒作,“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标题妙趣横生,文昌队一战成名。
“光脚不怕穿鞋的” ,这一句被媒体反复用作标题的俗语,几乎成为了文昌排球的代名词。直至今日,已年过古稀的当年冠军队的老队员们谈到此处,仍然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而令多年拍摄文昌排球的文昌籍老摄影家林鸿平印象深刻的,则是另一个标题——“赤脚兵踩平上海滩”,林老笑着回忆,吴乾海在厕所里无意中听到了上海队队员蔑视文昌队的话语,回来说给队友听,全队士气高涨,嗷嗷直叫。
文昌排球队员打比赛不穿球鞋,一时间成为令人跌爆眼球的新闻话题。“早期文昌民间选手打排球不穿鞋是因为穷,买不起鞋,我们当时不是没钱买鞋,而是已经不习惯穿鞋打球”,吴乾海说到不穿鞋的话题,乐开了,年过古稀的老人笑得像个孩子一样。
同为当年冠军队队员的符史联现在是文昌中学的退休教师,同样提到不穿鞋,符史联说他们知道内地人看不惯他们不穿鞋打球,可是平时训练他们习惯了光脚,再加上新鞋磨脚,又没钱买袜子,打上一段时间脚出汗,鞋子跑动起来就滑,所以就干脆光脚打球了。
“以文昌少年队精神搞好生产” 干掉上海队只是初战告捷,名声大振,但决赛才是最后一关。最后在秦皇岛决赛中,文昌队以3比2战胜广东台山队,最终一举夺冠,当代文昌排球的传奇就开始了。
当时海南仍属广东省,那场决赛也算同省德比,此前也有“排球之乡”之称的台山排球队在国内知名度远超文昌,此次败走麦城后,文昌排球名声大噪。拿到全国冠军后,整个海南都轰动了。
回到文昌,县委召开了万人大会,对球队进行表彰,还给每个队员奖励了一块纯金的奖章,会议结束后让他们坐车在县城里游了一圈,接受群众的欢呼,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大事。符史联自豪地说,当时文昌还有许多地方打出了这样的标语——“以文昌少年队的精神搞好生产”。随后,海南区又组织他们队进行了一场全海南的巡回表演赛,场面相当隆重。
拿到第一个全国冠军后,1964年文昌少年排球队在全国九人排球赛中再次夺冠,连续夺得两届全国冠军,文昌沸腾了。广东省政府为表彰文昌少年排球队,拨款5万元在文昌中学内修建了一座体育馆,这是文昌市第一座体育馆,符史联戏称“一个冠军换来了一个体育馆”。之前,文昌排球队训练都是在露天的场地上,顶着海南炎热的天气挥汗如雨,正因为此,每个队员都是一身黝黑的皮肤和厚得钉子都扎不进去的脚底板,千锤百炼,也难怪光脚可以在球场上打赢穿鞋的。
传奇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文昌中学排球队于1989年参加全国中学生“振兴中华杯”排球赛,连续获得三届冠军,成就“三连冠”,并获得“振兴中华杯”流动杯的永久保留权。文昌排球队过去的辉煌实在太多,据粗略统计,文昌男女排球队和文昌中学排球队共获得省级冠军29次,全国冠军5次、亚军3次。
当地老摄影家林鸿平耗费数十年时间,用相机记录下文昌排球的历史,对于许多在文昌举办过的排球赛事,林鸿平至今还印象深刻,其中1998年的全国中学生排球比赛,林老深深为当时文昌球迷的热情所打动。比赛时,场地场场爆满,就算门票的几度涨价也无法阻挡球迷的看球热情。
特别是决赛的那天晚上,风水轮流转,1958年的老对头,现在又碰上了。决赛:文昌队对上海队。一个仅容5000人的体育馆,竟引来上万名球迷,20元一张的门票几经转手在黑市竟卖出数百元一张的高价,这排球票价也可算全省甚至全国之最了。
海南省没有专业排球队,也是制约文昌排球发展的一个瓶颈。于是有文昌排球界人士呼吁,海南有雄厚的排球群众基础,排球深受群众的欢迎,省级运动队应该有排球队,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考虑拉起职业队打职业联赛。郭泽忠对文昌排球球市绝对自信。他说:“主场设在文昌,保证场场爆满。”
(责任编辑:严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