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奥运城市 > 奥运城市上海

火炬传递城市上海概况:冉冉升起的东方明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上海交通运输 和 财政金融

   交通运输:

    上海市的公交交通,其线路、车辆、载客量均居全国第一。目前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枢纽港,共有47个客运站,长途班线1611条,可抵达全国14个省市的660个地方。全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

  历史

  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计划。1874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故当时上海人又称之为东洋车。凡在上海租界上通行的黄包车须向工部局捐照会。抗战前夕,黄包车已达1000多辆。后三轮车兴起,至40年代后期逐渐被淘汰。1908年3月5日,英籍犹太地产商哈同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从南京路口至延安东路外滩的通车,相继发展了12条有轨电车线路。到1963年8月15日凌晨零时17分,最后一辆有轨电车末班车从静安寺开出,当当有声的有轨电车从此退出了上海。3时52分,第一辆20路无轨电车离开静安寺起点站向外滩方向驶去。机动三轮车因为便宜,在1970年代依然可以在上海街头看到。以后逐渐被淘汰。自行车曾经是上海最通用的交通工具。1980年代以后,私人逐渐开始购置私人小轿车。

  铁路运输经过上海境内的主要客运铁路线有两条——即北端的沪宁线(京沪线的一段)和南端的沪杭线。大部分沪宁线列车停靠上海火车站,沪杭线停靠新落成的上海南站。此外,上海西站和梅陇站在上海南站落成时停止了客运业务。

  公共交通上海的城市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公共汽车线路数量950多条,营运车辆1.8万多辆,日均客运量约780万人次,承担着65%的市域公共客运量,是世界上线路最多的城市之一。出租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有出租汽车企业27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出租汽车近43000辆,旅游包车和租赁车等7000多辆。全行业日均客运量逾300万人次,约占上海客运总量的25%。

  此外,上海还拥有全国最长里程的轨道交通系统共五条,包括地铁、高架轻轨、地面轻轨和磁悬浮线,营业里程112公里,已形成“十字加半环”的网络格局。日均客运量约130万人次,占市域公共客运总量的10%。

  轨道交通又称为上海地铁,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营运,是中国大陆地区继北京、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建造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早的地铁1号线于1993年1月9日进行试通车,计划第一列车从新龙华开往徐家汇,列车由内燃机车调车至新龙华车站。由于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没有经验,导致上行线供电触网无法送电,最后只能将列车调车回梅陇车辆段。第二天即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铁历史上第一列列车在新龙华至徐家汇区间进行了试通车(中国地铁建成后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试通车,不载客运行;试运营,载客运行;正式运营,通过国家正式验收)。1995年4月间投入试运营。2006年统计客运量为6.49亿人次。

  目前已投入运营的线路有八条,分别是:一号线:莘庄-上海火车站-富锦路;二号线:淞虹路-中山公园-张江高科;三号线:上海南站-长江南路-江杨北路;四号线:环线;五号线:莘庄-闵行开发区;六号线:港城路-灵岩南路;八号线:市光路-耀华路;九号线:松江新城-桂林路。

  另外还有磁悬浮线路:龙阳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006年全年轨道交通客运量为6.49亿人次。根据上海市政府最新公布的计划,到2010年,上海将拥有较完善的轨道交通格局。

  机场港口上海拥有虹桥国际机场(国内航线)和浦东国际机场(国内和国际航线),是国内第一个“一城两场”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拥有上海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仅次于新加坡和香港的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2006年全年吞吐量为2171万标准集装箱。

  市内交通上海的交通工具曾经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小到自行车、黄包车,大到马车、小汽车。

  上海的市区交通较为发达,公共交通设施有:公交汽车巴士(包括大巴士和小巴士),公交电车巴士(目前只有无轨电车),黄浦江上轮渡,轨道交通(位于地下时上海人称之为地铁,位于高架段时称之为轻轨),基本上每一个住宅区周围会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公交线路停靠。以上这些公共交通设施皆可使用上海公共交通卡,从而方便付费。

  论公交线路数量和复杂性,上海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公共交通网络和全世界最高的日公共交通客运量。上海全市公交有1100多条公交线路,密如蛛网,并且正以每年新辟、延伸、调整50多条公交线路的记录持续扩充。按运营时间分,有日间公交车、“2”字头的早晚高峰车和“3”字头的夜宵车;按地域范围分,有浦西的、浦东的、过江的(含大桥、隧道线)和郊区线;按票务方式分,有单一票价1元(全程13公里以下的线路)或1.5元(全程超13公里的线路)的无人售票车,还有单一票价2元的空调车和多级票价的专线车(有“3”字头的夜宵线、“5”字头的大巴专线、“6”字头的浦东专线车、“8”字头的中巴专线和“9”字头的双层车或空调大巴,还有10条空调旅游专线以及观光巴士)。

  上海磁浮列车于2002年12月31日剪彩通车。上海的磁浮列车将是世界上首条用于商业运营的线路。据了解,虽然德国和日本对高速磁浮列车技术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试验,但都未能真正投入商业用途。在德国乃至欧洲,由于当地高速铁路系统已相当完备,再花费巨大的成本投资磁浮列车已不现实。例如从柏林到汉堡的线路,原准备搞磁浮列车的,但由于运量不足,无法盈利而最终此规划项目未能上马。

  大部分上海市民选择公交巴士出行,但随着轨道交通的逐步完善,市民的选择方式将会趋向于轨道交通出行。上海轨道交通线路目前建成八条线路:一号线(R1)、二号线(R2)、三号线(M3)、四号线(M4)、五号线(R1)、六号线(L4)、八号线(M8)、九号线一期(R4),另外还有龙阳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的上海磁悬浮示范运营线,总计近150公里里程;已建线路还有7、10号线。


  财政金融:

    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第三产业在上海的经济占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产业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新兴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上海已经成为全中国纳税率最高的城市,上海历来上交的税款达中国国的总税款的一半。

  1949年以前,在上海有很多外国银行和公司。上海是当时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上海不仅汇集着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政府银行为首的原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以及外国在华金融机构。在外滩附近聚集了各国颇具实力的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组成了“东方华尔街”。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私人资本经营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以下简称私营行庄公司)。经历了1927至1937年“黄金时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私营行庄公司已达105家;而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上海私营金融业的整体资金实力实际上已大大削弱,但仍有119家私营银行、80家钱庄和5家信托公司。然而到1952年底,上海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锐减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最后全部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

  在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

  上海工业发达,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上海的工业发展水平就已全国领先。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央政策原因,中国东南地区飞速发展,一度使上海的工业面临边缘化的危机,但自90年来中期以来,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业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轻纺、重工业、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为主,其他还有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张江高科汇集了大量的高端制造业。农业占总体经济的比例较小,大约在1.7%左右。

  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之市政府经济政策导向等原因,目前纺织业、重污染行业等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迁往郊区或关门停业,上海市整体产业结构进步明显,已形成并逐渐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经济也受到其周围省份的非经济方面的竞争。上游省份GDP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来自黄浦江上游的饮用水污染,已成为困扰上海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全国地位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06%、人口占全国1%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浦东开发浦东因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而得名。20世纪90年代前,这里曾是大片的农田、渔村,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浦西。1990年国家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历经17年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浦东初步建立起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2006年,浦东新区面积532.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7.55万人。

  城市建设重大工程有洋山深水港一期、东海大桥、浦东国际机场、上海铁路南站、越江工程、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大连路越江隧道、复兴东路越江隧道等等。

  农业

    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2006年,上海实现农业增加值9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8%。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37.89亿元,增长0.4%。其中,种植业产值123.37亿元,增长6.6%。

  工业

    上海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上海实现工业增加值464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比2000年增长1.2倍,平均每年增长13.9%。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63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比2000年增长1.7倍,平均每年增长18.3%。

  金融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06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9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金融机构加速集聚上海。至年末,上海有各类金融机构563家,其中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105家。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454.88亿元,贷款余额18603.92亿元。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0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发展稳健。2006年,上海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670.59亿元,比上年下降1.8%。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274.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商品房销售面积3025.4万平方米,下降4.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615.49万平方米,下降8.1%;商品房销售额2177.08亿元,增长0.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841.04亿元,下降3.4%。

  旅游业

    上海是国内主要旅游城市之一。2006年,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69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至年末,全市有星级宾馆317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6家;旅行社879家。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605.6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9.61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9683.9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19.94亿元。

  信息产业

  2006年,上海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3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全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813.43亿元,增长17.2%;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24.91亿元,增长14.9%;信息服务业增加值499.55亿元,增长18.1%。

(责任编辑:老肖)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