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扭起秧歌迎奥运 首届中国秧歌节青岛演出侧记

  汇泉湾畔,奥帆基地西侧,迎着火红的“五月的风”,热辣辣地大秧歌扭起来,漫天的红绸舞起来。5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秧歌节青岛专场演出在五四广场举行。参加首届中国秧歌节的16支秧歌队伍500余名秧歌演员从胶州“扭进”青岛“五四广场”,扭起秧歌迎奥运。十余个秧歌流派的精彩节目,让现场的市民过足了秧歌瘾。

  演出还未开始,现场早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慕名前来观看秧歌的岛城市民将舞台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老年人还在儿女们的搀扶下前来观看。
人们手擎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旗,伴着铿锵的音乐一起挥动。

  3时整,在市民的欢呼声中,气势磅礴的《扭起秧歌迎奥运》秧歌出场,演出正式开始。几十名演员身穿各色传统服饰,跟一组奥运“福娃”一起,随恢弘欢快的音乐扭动腰肢,展现了迎接奥运会的如火热情。

  “快看,这条龙舞得多棒!”有“天下第一龙”美誉的四川泸州的雨坛彩龙一出场,就赢得观看市民的喝彩,只见“中国泸州雨坛彩龙”大字的旗幡在矗立台上,细看龙头,双目突出可动,下颌开合自如,形象既威武有神,又憨愚可亲。随着龙珠舞动,整条龙像活了一样迅即游走,出洞、抢宝、背剑、抱柱、黄龙滚、倒挂金钩……龙尾紧随龙身起伏摇摆,舞动之中异常威风,看得人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激昂的唢呐声、锣鼓声一响,海城高跷艺术团的演员们身着古装踩着鼓点兴高采烈地登场了。他们脚踩两尺多高的高跷却如履平地,时而翻滚腾跃,时而轻歌曼舞,时而火爆热烈,时而即兴狂野。一袭黑衣的头跷、二跷挥舞着马鞭,快步如行云流水;王婆戏耍烟袋挑逗出一片笑声;文丑头顶竖着小辫,风趣诙谐憨态可掬;上装女旦抖动彩扇;下装众丑高难的跷功令人惊叹。演员们各种组合造型更令人目不暇接,4人组成的“孔雀开屏”翩翩起舞,而由6人组成的“飞人”造型更是令人叫绝,中间三名男演员一字排开相互挽臂,两侧各挽一名女演员,同时另一名女演员坐骑在正中间男演员的脖颈上,三名男士踩着急促的鼓点儿开始原地转圈,此时两侧身轻如燕的女演员便顺势“飞了”起来,场面煞是壮观。

  在观众们的一片欢呼声中,山西峨口挠阁盛装登场。峨口挠阁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挠”,意即抬起,举高;“阁”现已引申为儿童。该艺术在山西晋北乡村久负盛名,被誉为“空中的舞蹈”。只见17个娃娃装扮成《红楼梦》、《杨家将》中的人物,站立在特制的铁架上,由年富力强的壮汉“挠”在肩上。小演员按照不同的扮相,或略施粉黛,或浓妆艳抹,个个花枝招展,裙裾飞扬,扮相十分可人。花团锦簇的挠阁架,或鸟兽、或花卉、或果树、或玉米高粱、或大红辣椒,无不精致华绝,美仑美奂。只见背缚挠阁架子的壮汉,在婉转悠扬的器乐的伴奏下,脚下用力,气沉丹田。舞步时而沉稳扎实,时而碎步疾走,时而前后挪动,时而左右穿梭,如凤凰展翅。

  紧接着,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东方芭蕾”之美誉的安徽花鼓灯、粗犷、豪放的抚顺满族秧歌等纷纷闪亮登场……14个节目来自风格迥然的秧歌流派,让观看的市民大开眼界、大呼过瘾。现场这些风格不同,却个个流光溢彩的秧歌节目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地方风格,亦歌亦舞的表现形式,生动传神地讴歌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采和地域风情。

  下午4时30分,演出在观看市民的阵阵喝彩声中谢幕。接着,18支秧歌队围绕着“五月的风”雕塑巡回表演。随着演员与群众的近距离接触,现场气氛再一次达到高潮。众多观众围着演员们拉手说话,一些中老年观众的热情甚至不亚于追星一族。直到下午5时30分,当天的演出结束,几千名市民才依依不舍地散去。“要说感觉,只有两个字——"震撼"!”正在青岛旅游的南通市范钦云的挥舞着五环旗看完了整场演出,“能在青岛赶上这么多精彩的民族秧歌大聚会,真是非常高兴。”从李沧专程赶来看秧歌的王文慧大娘则意犹未尽地表示希望这样的演出以后能多组织几场。(人民网青岛5月11日电)

(责任编辑:高鸿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