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昌吉市火炬传递 > 最新消息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昌吉市文化艺术

  清代有关昌吉的4首诗

  18世纪中叶,清朝正处于强盛时期。为巩固边防,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清政府开始在北疆的一些地方实行屯垦。

经过一段时间屯垦开发,乌鲁木齐、昌吉一带物阜民丰,百业兴起,商贾往来,己成繁盛之地。于是有各级官员和文人先后来过此地,并留下不少诗篇。

  这些诗,有的记述旅途所见,有的歌咏本地风物,感时抒怀,忧国忧民,不但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史料,使我们了解故土的过去;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使我们的精神能受到陶冶。

  现从中选出4首写昌吉的诗,和大家一起赏析。

  首先说到的一位诗作者是国梁(1716一),字隆吉,一字丹中,号笠民,哈达纳喇代,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曾摄宁夏府、秦州直隶知州等职,后自报奋勇只身赴乌鲁木齐任同知。著有《玉塞集》、《轮台集》等。

  下面介绍他的一首诗:

  初之宁边

  西去风云阁,楼兰访旧墟。

  泉湮溪故绕,城废土新疏。

  阛阓烟千树,桑麻花万庐。

  只今番部尽,讴唱遍樵渔。

  此诗作于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题目中所说的宁边,即宁边城,也即后来的昌吉县城。当时作者正兼摄宁边通判,从题目 中我们便可知,这是他初次来宁边城时所写。

  作者大约是从乌鲁木齐出发,一路西行,天高云阔,便不由想到了已经变成废墟的楼兰古城(或作者误将罗布泊附近的楼兰置于了昌吉)。下面两句参照作者自注可知:厄鲁特快要灭亡时用毛毡和铁釜将山泉都堵盖了,但溪水却仍然流淌着;而在宁边城东已经荒废的古城(即昌吉古城遗址)里,现又有人挖土开起了硝厂。接 来又说市区城墙环绕,城门高立(阛:墙;阓:门),迷蒙的雾气中可以看到葱茏的树木;而那些郊野房屋的周围,则生长着庄稼,盛开着各种颜色的花。最后两句是说现在那些游牧的部落已经看不到了,却可时时听到生产劳动的歌声。在这里作者有自注说:昌吉、罗克伦河里都有色,而且味道鲜美。

  综上所述,作者在这首诗里主要写了屯垦开发后的昌吉太平、安静的生活与生产景象,并借以抒发了自己走马上任将要置身于此的愉悦心情。

  下面我们要说到的另一位诗作者是纪昀(1724一1805),字晓岚,河北人,情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曾总修《四库全书》。他学贯百家,博才多艺,因事遭贬,被滴戊来疆,在乌鲁木齐住过两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乌鲁木齐杂诗一百六十首》等。

  现选出他的两首诗,介绍如下。此诗分别选自他的《民俗三十八首》和《物产六十七首》。

  其一:

  鳞鳞小屋似蜂衙,都是新屯遣户家。

  斜照衍山门早掩,晚风时袅一枚花。

  此诗作于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2月纪昀奉记返京途中,根据作者自注可知,这是他回忆曾经看到的昌吉屯垦景象而写。

  这首诗写屯田造户(移民)的房屋多而又小,并根据“新屯”可知这些房屋的建造时间都不长。接下来说的是夕阳西坠,天近黄昏,人们早早地就关门闭户了。由此我们还可想见,这里开始屯垦 的时间还不算长,旷野无根,人迹疏落,也许还有野兽出没,所以人们提前掩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它的最后一句则是以景托情、情景相依来抒发作者情感的。你看晚风吹来,远远近近的炊烟袅袅升起,多么像一枝盛开的花啊!纪昀结束滴戊,现奉记返回,心情是愉快的;而当他想到这里从前是不毛之地,现终于有人来开垦发展,喜悦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所以便禁不住用了“一枝花”这样生机盎然的比喻。

  其二:

  昌吉新鱼贯柳条,笭箵入市乱相招。

  芦芽细点银丝脍,人到松陵十四桥。

  此诗亦作于1771年2月返京途中,亦为回忆之作。它主要写了昌吉的鱼在市场出售的情况,鱼的吃法及自己的感受。

  你看鱼被人们用柳条穿着,盛在篮子里提到市场叫卖。而那种独特的吃法,即用切细的芦笋和鱼脍在一起,吃了后真像是到了南方的吴江一样(松陵,吴江县别称。宋人诗中有“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句)。

  从此诗中我们可知,当时的昌吉是产鱼的,正如前首诗的作者国梁在注中所说。这种鱼想必便是我们至今仍可见到的产于头屯河中的那种圆而长的天山鳕鱼吧。而我们从此诗中还可看出,当时的昌吉市场还是比较热闹的。同时,作者也因能吃到这种美味的鱼而喜悦和自豪。

  最后我们要介绍的是萧雄的一首诗。萧雄,字皋漠,湖南益阳人,平生倜假有大志,清同治、光绪年间,自愿走新疆,往还3次,历10数年。他曾任参都统金顺、提督张蹬戎幕,写有《西疆杂述诗》4卷。下面介绍的《昌吉》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孤城遥指鳖思西,地迥山违水涨堤。

  沿革想从昌八喇,一洲禾黍望高低。

  萧雄的这首诗大约作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他随军西征路过昌吉时,主要写了昌吉的地域景象及历史沿革。

  第一句中的“孤城”,应似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指昌吉的宁边城,另一种理解是指昌吉古城。从萧雄写此诗时间看,笔者以为指后者的可能性大。因为宁边城建于1762年,至那时己逾百年,早己成繁盛之地,且城南门外已有居民区,所以不该叫“弧城”。而据有关史料载,当时的昌吉古城却早己破败冷落了,城中及周围己辟为农田,所以称它为“孤城”似乎更恰当一些。“鳖思”是音译,即“别失八里”的简称。“别失”为“五”,“八里”为“城”,合起来为“五城”,在今吉木萨尔县城北,为北庭都护府所在地。“孤城遥指鳖思西”,是说昌古古城在别失八里的西边与它遥遥相望。“地迥山违水涨堤”,是写地貌与水势的,即地形高高低低,又有山峰在远方逶拖;而堤坝中的水也是满满荡荡的。第三句讲历史沿革,笔者以为从这里我们可以解开一个史学界久争未果的疑题,即昌吉古城到底建于唐代还是元代?请看:“沿革想从昌八喇”,“昌八喇”是元代蒙古人起的名字,昌吉古城可追溯到那时,这说明它正是那时修建的。萧雄以详细记述“新疆地理风俗人事各项”而著称,他的看法,也许更为接近历史真实吧。

  从这首诗中我们尚可看出,当时的吕吉已有相当的水利设施 (“水涨堤”中的“堤”),也就是说农业已相当发达了。这从最后一句 “一洲禾黍望高低”,更可看出。(来源:昌吉市之窗)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