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包头市火炬传递 > 精彩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风景名胜


  美岱召

  美岱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城堡式召庙。位于包头市东、呼包公路86.5公里处的北侧,背依宝丰山(大山尖),属土默特右旗美岱召乡辖境。美岱召是一座城堡、寺庙和邸宅功能兼具的建筑。其总体平面布局为不规则的正方形,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墙。墙体用黄土夯筑,内外表层砌以石块,高5米,底宽4米,顶宽2米,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85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正门为城门,城墙四角筑有重檐角楼。

召内殿宇楼阁,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经堂”和“大雄宝殿”连在一起,是该寺最为宏伟的建筑。纵深43.7米.横宽23.2米,殿内20多米高的金柱一贯到顶,柱上用沥粉贴金绘制的五爪盘龙栩栩如生。殿内壁画场面宏大纷繁,造型生动,工艺精美,具有浓厚的蒙古族艺术风格。大雄宝殿东部有太后庙,相传为供奉三娘子骨灰的灵堂。西侧为乃春庙与佛爷府。大雄宝殿的北部还有观音庙、琉璃殿、八角庙、万佛殿以及达赖庙等建筑。十年动乱中三层歇山式城楼被拆毁,殿宇充当粮库,召内历代文物、典籍被扫荡一空,破坏惨重。近年来国家拨专款维修,绝大部分已恢复原貌,并设立了美岱召文物管理所,派有专人负责管理,成为包头市一处游览胜地。

   关于美岱召的创建年代,史学界还有分歧。阿勒坦汗在隆庆五年(1571年)封为顺义王后,与中原地区和平互市,促进了漠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加上对喇嘛教信仰的热情,在蒙古地区建筑了许多城池和佛寺。据明方孔昭《全边略纪》载,万历三年 (1575年)明廷“赐俺答城曰福化”。在后来的《明史纪事本末》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因美岱召外形有堡寨式的围墙,故有些学者据此认为美岱召就是阿勒坦汗所建明廷赐名的福化城。与土默特部首领直接打过交道的大同巡抚方逢适时在《云中处降录》中写道:“全(即赵全,内地到蒙古地区者)为俺答建九楹之殿于方城”。从美岱召平面布局看确是方城,不论其是否即福化城,它产生在阿勒坦汗建城池兴寺庙的热潮中还是可信的。

   目前美岱召遗存的唯一文字实物即是城门上方镶嵌的一块石匾,上面记载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阿勒坦汗的孙媳五兰妣吉起盖灵觉寺泰和门的事实。据此可知美岱召原名“灵觉寺”,清代更为“寿灵寺”,这块石匾是中外蒙古史学者都极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文物。

   美岱召的得名实因麦达力活佛在此坐床的缘故。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世达赖锁南坚措到达蒙古时,阿勒坦汗已去世三年,不久锁南坚措亦逝于蒙古。为了使黄教在蒙古地区得到更广泛传播,西藏僧界便将阿勒坦汗的孙子苏木尔台吉之子云丹嘉措寻认为三世达赖的转生,是为达赖四世。他是历代达赖喇嘛中唯一的一位蒙古人。万历三十年(1602年)14岁的达赖四世应西藏僧界之请到西藏哲蚌寺坐床,这样蒙古地区便缺少了宗教领

  袖,为此,西藏僧界特派麦达力活佛来蒙古掌教,因麦达力活佛曾在灵觉寺坐床并为弥勒佛像主持开光仪式,人们便俗称灵觉寺为麦达力召(美岱召)。麦达力活佛来蒙古传教并为阿勒坦汗孙媳托克堆·达赖夫人用诸色珍宝塑成的弥勒佛主持开光仪式的记载(见《蒙古源流》)又恰与美岱召城门石匾上的五兰妣吉(也即是《蒙古源流》中的托克堆·达赖夫人)的匾文相符。

  殿内壁画最富风格〓 大殿内四围壁画从腰线部分一直到天花板,场面宏大,构图丰满,令人仰视方能尽观。北壁正中绘有释迦牟尼巨像,左手持钵,右手施降魔指地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左右为阿难、迦叶二弟子。背景绘有释迦牟尼的佛传故事画,如太子游四门、剃发出家、牧女献乳糜、降伏魔女、得道成佛等,造型准确生动,富有人间情趣。下壁为四天王及伏虎罗汉、布袋和尚。东壁画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道故事画,下壁是玛哈嘎拉(即大黑天,也叫大日如来,身披象皮、足踏白象者)和巧尔吉金刚(胜乐金刚,拥抱美女踏于牛身者),以及巴拉登·哈蒙(吉祥天女,骑驴,驴臀上有一眼)等多位喇嘛教中的护法神,造型诡怪夸张,线条奔放生动。

   引人注目的是西壁下方的一组蒙古族供养人群像。他们均身着明清时的蒙古服饰,手中持念珠等宗教器物,表情谦恭,一心礼佛。北侧一位头戴皮沿帽,身着皮领对襟袍服的老妇人,颜面丰满,体态雍容,端坐在木几上,两旁有二喇嘛侍立,据考证她可能即是三娘子老年形象。她右边的一位丰髯蒙古贵族似为三代顺义王扯力克。紧北端为四位演奏乐器的少女

  环侍着一位蒙古少妇。壁画上须弥座南部,有一位身着大红比甲,头戴红缨席帽的艳装少妇,与之相对为一位蓄须的红衣喇嘛,据认为应是表现五兰妣吉迎请麦达力活佛的场面。这些壁画上的蒙古服饰很多都可在明肖大亨所著的《夷俗记》中找到依据。是研究明清蒙古史及民俗、服饰的宝贵资料。

   大雄宝殿后方有一座三层歇山式的楼阁——三佛殿,原塑有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三尊泥像。因屋顶铺敷绿琉璃瓦,人们俗称为琉璃殿。它的底层中部置一门、两梢间为直棂窗,四周墙体涂白,格制古朴。民间传说此为辽代肖太后的梳妆楼,实际无论历史地理与建筑风格均与肖太后无关,应是阿拉坦汗家族某位“哈屯”(

  可汗夫人)曾经居住之地。楼内底层画有宁玛派祖师莲华生和格鲁派的宗喀巴及达赖、班禅像。二楼壁画上的绿度母及许多女性化的菩萨像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严谨,尤其是身体各部分敷色采用晕染法,将肉体的起伏表现得很充分,画风与召内它处不同,时代应晚于大雄宝殿的壁画。技

  法上则是由南朝的张僧繇到唐代的尉迟乙僧父子的凸凹技法乃至明代曾鲸的“波臣派”一脉相承。这种表现明暗的手法即是随着佛教自西域传入而发展起来的。

   大雄宝殿西部矗立着一座二层方形藏式小楼,在建筑群中别具一格。它的墙体雪白,屋顶正中及四角装饰有法轮及宝幢,此殿名乃春庙。乃春为藏语,最初为西藏的土生宗教笨教的护法神,后被喇嘛教所吸收,在西藏及蒙古的大喇嘛庙中都有乃春殿。在殿内从事降神问卜的僧人也称乃春,凡有重大决策都要请乃春降神预卜凶吉。殿内墙壁上画有金刚索,上缀法轮、伞、海螺、宝幢等八宝图案。

  在琉璃殿西侧有一座八角攒尖的亭子,俗称八角庙。

  东壁下方有两个表演百戏的昆仑奴(古代来中国服役的黑人),背景还有猴子献技等,很为生动有趣。

  大雄宝殿东部有一座二重檐歇山式建筑——太后庙。相传为供奉阿勒坦汗之妻三娘子骨灰的灵堂。它的檐墙为封闭式,无窗,仅在中部置一门。殿内原有一座三米高的复钵式檀香木塔,上缀珠宝,文革中塔被拆毁,在塔腹中发现男女不同形式发辫数十根,且深挖地宫发现两小箱人骨灰和数把腰刀,以及头饰、靴帽、盔甲等文物,据此可知木塔地宫为合葬墓,上盖发塔,发辫应是合葬者的亲属供奉的。

   殿内正室壁画有三世佛及阿难、迦叶二弟子,西侧为十八罗汉及八尊女性化的菩萨,四壁上方一周为宗喀巴化身的小千佛。

   在召院东北角有一幢二层硬山式小楼,左右为厢房,整所建筑装修精洁,环境清幽。这里据说为阿勒坦汗的后裔居住的地方,人们俗称为公爷府。

   美岱召的历史与阿勒坦汗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时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它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位居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又因希拉穆仁河畔有座历史久远的席力图召,故又名"召河"。

  席力图召(希拉穆仁召)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清廷赐名"普会寺"。该召经二百余年来的几次修葺,形成现在的规模,其建筑造型精巧别致,雄伟壮观,主要殿堂有"四大天王"过殿、大雄宝殿、后殿、西院正殿等,独具特色。

  在希拉穆仁草原,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草原那达慕活动,其中的赛马、摔跤和射箭三项竞技是蒙古族"男儿三艺"。在这里,游客既可以看到勇敢骠悍的草原健儿的精湛表演,也可以亲自披挂上阵,大显身手,一抒豪情。

  在希拉穆仁草原,游客不仅可以观赏草原美景,品味草原游牧民族的豪迈心情,还可以参与隆重的"祭敖包"仪式,享用草原民族典型的风味餐饮,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 (来源:包头市政府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