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7月17日电(记者杨晴川) 美国曾多次举办奥运会,但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最令美国人自豪。这不仅因为此次奥运会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赢利的奥运会,而且也因为这一届体育盛会没有为交通堵塞所困扰而被称为“洛杉矶奇迹”。
那么,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洛杉矶当年也曾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奥运交通形势十分严峻。当时,洛杉矶地区是全球机动车保有量最高的都市区域之一,各主要路段在高峰期堵塞不堪。根据会前预计,奥运会时将有约2.5万各代表团成员和600万观众及游客涌入洛杉矶,对本已不堪重负的城市交通系统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曾警告说,奥运会期间的交通堵塞可能导致“全城沉滞”,一时人心惶惶。
然而,在历时16天的奥运会期间,“噩梦”并没有成为现实,整个洛杉矶交通顺畅,有条不紊。据统计,拥堵率比平时下降60%,高峰期的卡车流量也减少16%。连平时堵车最严重的星期五也没有出现交通“险情”。
现任美国奥委会主席、时任洛杉矶奥组委负责人的尤伯罗斯日前在接受《芝加哥论坛报》采访时说,由于担心奥运期间出现常见的“周五大堵车”,他特意在奥运期间的一个星期五乘坐直升机到洛杉矶最拥挤的路段上空视察。但一到那里,他立刻就放了心。他说:“我连路上有多少车都能数得清楚。”
加州交通部门发言人邦菲利奥说,“洛杉矶奇迹”的发生得益于组委会和有关政府部门多年的提前规划和协调。他说:“洛杉矶奥运交通管理的成功首先在于,整个交通体系在奥运前就处于就绪状态”。
在奥运会前几年,组委会与50多个政府部门、私人运输企业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精心制订了一套有效的“免堵”策略,其中的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市民多人合乘一辆私家车和多乘坐公交车;成立多个重大交通事故应急小组,24小时随时待命;将最容易堵车的几条要道改为单行,并在主要道路设立奥运场馆交通指示标志和信号灯;商业快递业务一律只准在晚间进行;开通奥运交通电话热线,让市民时刻了解交通状况;征用校车接送各国代表团成员和新闻记者;政府机构和企业采取灵活的上下班时间以错开交通高峰;每天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交管方案;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分发奥运场馆分布图和交通高峰期路况图等等。
当年曾在奥组委工作的加州交通部门负责人扎里安认为,再好的交管计划也需要人去执行,需要广大市民的配合。因此洛杉矶奥运会交通“奇迹”的发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市民们普遍具有避免奥运“交通噩梦”发生的意识。他说:“只要大家想做,就一定能做到。”
多次举办奥运会的美国在奥运交通管理方面也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由于事先准备不足,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都变成了交通“梦魇”。
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组委会临时从全国调来并不熟悉当地路况的司机接送代表团成员和新闻记者,结果许多司机找不到路,不仅耽误了比赛和报道,而且人为造成交通拥堵。许多乘车者最后干脆弃车步行,甚至有一名司机因实在找不到路,竟把车上的外国运动员扔下不管,一走了之。事先规划不足和奥运期间交通计划实施不力,显然是这两届奥运会在交通方面留下“恶名”的主因。
美国的经验还表明,完善的规则和充分的准备是奥运期间交通顺畅的保证,但同时维护奥运交通成果也很重要。洛杉矶在短暂的奥运交通“奇迹”之后,很快恢复了拥堵常态,而且日益严重。人口激增和城市扩大固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但与有关部门在奥运过后交通管理意识放松不无关系。
(责任编辑:静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