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焰火燃放贯穿全过程,用满天璀璨表达中国人欢欣喜悦的心情。微烟化、空气发射、芯片控制,可以打出各种造型的焰火是怎么实现的?奥运开幕式一结束,我们就采访了组织焰火关键技术攻关、负责开幕式焰火燃放指挥的总装备部某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庄文义工程师。
庄文义说,按计划,焰火团队要展示前期工作成果。重点就是考察在“鸟巢”这样的特殊环境里,能否实现安全有效燃放。试验,需要考察的是极端情况。按照实际演出的20%燃放量,“鸟巢”顶部进行了一次燃放试验。虽然试验结果不圆满,但却有力促进了焰火燃放准备工作。奥运焰火必须有专用产品、专用装置,组建专门队伍,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控制好,成为工作标准。
焰火产品质量有了可靠保证,造型设计与优化提上最后日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焰火造型的精细控制变得简单。在地面摆好造型,把芯片植入发射装置,根据现场风速、湿度确定每一个燃放点的发射时间,一声令下,万弹间发,在空中同时爆炸,就组成了五环、笑脸、脚印等各种图形。
不同阵地之间的焰火燃放指挥,则架设了专用通信线路,采用音频控制。8月8日晚8时,随着音乐响起,100多个阵地按照既定顺序,点燃一道道焰火,释放出满天璀璨。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