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把“张艺谋”的名字倒过来念,就变成了“谋艺张”:“谋求艺术疆界的扩张”。正是他的艺术发展足迹的写照:电影——歌剧——舞蹈——山水实景歌剧,直到登上人生事业的巅峰——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
① 沉默的色彩大师
张艺谋一直称自己是个“不爱说话的人”。尽管现在已功成名就,但他仍然不喜欢说话,尤其是面对媒体向公众说话。他说:“我真的非常不想透明,不想和大家分享。再加上我遗传了我父亲的基因,根本就不擅交往,跟人家套近乎也不自信。我所有的同学也都知道我是什么样子的,我是我们学校那一届150个人中最沉默寡言,最默默退到后面、不想抛头露面的一个,我就是这样的性格。”
这样一个沉默的人,却以银幕上炽烈绚丽的色彩,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张扬的生命。在陈凯歌的成名作《黄土地》中,张艺谋担任摄影,黄土高原上飞扬的安塞腰鼓红绸带,成为中国电影中的经典画面;他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则把红色用得淋漓尽致,“我爷爷”和“我奶奶”在一片金红的高粱地里欢爱的场面,令人回味不已。这部影片为他捧回了1987年的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这也是中国人的第一个重要国际电影节的大奖,使他跻身中国电影领军人物的行列。
张艺谋喜欢用色彩表达感情,特别是红色。在此后《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电影作品中,他一再让红色占据画面,冲击观众的视觉。近些年,他在拍摄艺术电影的同时,主打商业性的武打大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些影片中,他一如既往地大胆运用色彩,只是不再局限于红色。粉色的缤纷落英,金色的甲胄,使影片更为耀眼夺目,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同时,这种对画面美感的极致追求也给他招来“炫技”、“形式华丽、内容空洞”的批评。但这也奠定了他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银幕上的色彩大师”地位。
张艺谋曾对自己这种对浓烈色彩的偏好进行过分析。他曾说:“我是陕西人,陕西的土就是红的,陕西民间也好红。陕西和山西民间办很多事情时都会使用红颜色。他们那种风俗影响了我,使我对红颜色有一种偏爱。”
现在他更多地将这种偏好归因于自己的性格。他认为,正是因为生活中的这种低调,促使他在作品里面异常高调,把作品当作肆意挥洒自己另外一面的机会。他说:“我在生活中、做人上,一直都是很被动的,性格特别像我爸,一生都被动,是一个能忍受的人。这种被动反映到作品上,很奇怪,就变成了特别主动、特别张扬。所以第一部戏就拍《红高粱》那么张扬生命力的、张牙舞爪、无法无天的作品。也许这种生活的彻底被动、做人的彻底被动,对创作来说反而成了好事。直到今天,我还是喜欢张扬、浓烈的东西。
② 绚烂的视觉盛宴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观众心目中,张艺谋尽管接连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但仍然离不开一个“土”字,他最为人称道的影片,镜头对准的都是中国农村底层的小人物。
但与普契尼经典歌剧《图兰朵》的亲密接触,改变了公众对张艺谋的看法,也改变了张艺谋以往所呈现给人们的艺术世界,改变了张艺谋的艺术疆域。从此,他从一个纯粹的电影艺术家逐渐演化成一名跨越多重疆界的视觉艺术家。
很多北京人至今还记得1998年张艺谋版歌剧《图兰朵》在北京太庙公演时的盛况:演出投资1500万美元,搭建了长150米、高45米的世界最大舞台;世界各地的歌剧迷蜂拥而来,竟使北京的五星级宾馆爆满;10场演出场场满座不得不出售站票,最后又加演一场;随着演出的进行,票价被愈炒愈高,竟有人喊出1500美元、2000美元的天价。
一位参与奥运会开幕式创作的著名舞美艺术家回忆说:“那真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可以说张艺谋是对以往《图兰朵》各种版本的颠覆,也是他个人艺术创作的升华。过去西方人处理《图兰朵》时惯用的青灰色调被张艺谋完全舍弃,全剧色彩灿烂,热烈明亮。张艺谋还用华丽的色彩、宏大的场面,表现了一系列中国元素——从服装、道具,到整个太庙。这对一直喜欢表现黄土地的张艺谋来说,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
此后,张版《图兰朵》接连应邀赴韩国、德国、法国演出,场面愈益盛大。这些演出均在大型露天体育场、足球场进行,几乎每次都要搭建1∶1的太庙作为背景,其观众以十万计。
但一些非常正统的歌剧爱好者却批评说,张版的《图兰朵》将歌唱家的演唱和表演湮没在色彩、背景、人群之中,失去了“听”歌剧的乐趣。
张艺谋解释是:“我喜欢将我在电影方面的经验用在戏剧当中,调动色彩、视觉、节奏,让它传达出音乐的内涵。电影的观众大多数是年轻人,如果将电影元素用在舞台上,就等于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用了上去,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喜欢歌剧。”
自执导《图兰朵》之后,张艺谋迷恋上了各种类型的演出。2003年,他到中央芭蕾舞团,担任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编剧、导演兼艺术总监。除了红灯笼,他还把京剧、旗袍等“国粹”与芭蕾糅合在一起,成为当年争议颇多、盛演一时的舞台演出。
他还用近5年的时间筹备、制作了以漓江山水为舞台、总投资达2亿元人民币的实景歌剧《印象·刘三姐》,动用了700余名演员,“舞台”方圆两公里,堪称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金色印象——渔火,红色印象——山歌,蓝色印象——精灵,绿色印象——家园,紫色印象——嫁娘,共5大场景,将绚丽的色彩、迷人的风景、精彩的表演糅合在一起,成为桂林的一张新名片。
随着《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以实景为舞台,制作大型演出成了张艺谋的又一视觉艺术创作新领域,并不断拓展新的表现手法。《印象·西湖》的舞台用灯多达千盏。这些灯白天藏在西湖水中,游客浑然不觉。待夜晚演出之时,由船拖出。演出开始时,百余道光柱汇集在湖面上空,更多彩色灯光则映照在西湖岸边的树上,将所有的树染上鲜艳的颜色。在《印象·西湖》官方网站举办的在线调查里,观众们对灯光设计的评价最高,觉得灯光“很棒”的观众达到了投票总人数的82%。
③ 梦幻的“鸟巢”之歌
竹简、书卷、太极,笑脸、灯光、烟火,经过近两年半的努力,华丽浓艳的色彩、气势恢弘的场面、充满人文情怀的中国元素,带有浓重张艺谋标记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终于亮相,今夜无人入睡。
2006年3月,北京奥组委在9个竞争团队中,选择张艺谋作为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他的竞争对手张继刚、陈维亚、蔡国强成为创作团队中的重要成员,陈凯歌被聘为顾问。
在开、闭幕式总导演人选的遴选中,张艺谋方案对“世界文化的表现”得到评委们的首肯,而作为他的影响力,也是其胜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张艺谋说:“不是只有我们的方案不错才选我做导演,奥组委应该有一个方方面面的综合考虑。”一位参与过当年总导演评选工作的人士说,除了方案本身的原因,张艺谋在多个视觉艺术领域的成功经历,也是评委们作出抉择的一个重要理由。自从担任了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总会不时提到“压力”两个字。他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任何一个人来做都是只能成功,因为你只有这次机会,不像拍电影,拍电影我可以拍三部垃圾片,无非就是个人被骂而已,可能第四部不错,说明我好像功力还在。但现在这个不行,因为对全体中国人,对中华民族来讲,也许是惟一的机会。至少现阶段不知道下一次我们会什么时候再次举办奥运会。”而在开、闭幕式工作团队办公室的一面墙上,高高地挂着一条横幅:“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似乎是对张艺谋及其团队所感受压力的注解。
张艺谋说,从接受这个任命开始,我就一秒钟都没敢松懈。脑子一直在想应该怎么做才好。好的标准当然因人而异,但一定要有创新、独特、吸引人的东西。他说,“开幕式要表现的就是那些大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文明与和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今天,还有奥林匹克精神”。挑战在于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创造性地表现这些主题,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和感情共鸣,从倒计时开始,一步一步把观众带入一个很有魅力的夜晚。他说,开幕式用的中国元素要能代表某个阶段的中国文化,适合做大型的世界化表演,外国人看得懂,如果他看不懂就浪费了机会。我们要在短短几十分钟内,给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留下中国文化的鲜明印象。
想象力和高科技为张艺谋团队解决了难题。从古朴的中国水墨画,到浓重的西方油画,再到印象派的明丽色彩,开幕表演成为一幅历史画卷,展现了由古代到当代的演变。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雅典奥运会总导演帕帕约安努通过媒体给张艺谋送上了祝福:“我很喜欢张艺谋的作品,相信张艺谋会给世界呈现一场非常有力度的开幕式。”
今天,张艺谋终于在“鸟巢”为北京、为中国、为世界献上了一曲令人惊艳不已的“今夜无人入睡”。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