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的北京射击场,是真真正正的悲喜两重天。
印度射手宾德拉获得男子气步枪冠军,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个人项目金牌;芬兰女将梅凯莱夺得女子飞碟多向金牌,站在领奖台上的她,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光。
雅典奥运会男子气步枪冠军朱启南卫冕失败,赛后,伤心的泪水忍不住流了出来;哈萨克斯坦女子飞碟选手斯特鲁恰耶娃加赛脱靶,丢掉了近在咫尺的铜牌;世锦赛冠军加拿大名枪纳特拉斯资格赛仅排名第11,无缘决赛。
金牌固然荣光,但最拨动人心弦的,却是那些失意的英雄。
发布会上,朱启南说,雅典奥运会后的四年,自己吃了不少苦,流过很多泪,只为在北京为祖国再赢得一枚金牌。虽然梦想破灭,但他“为目标努力过,奋斗过”。
在混合区接受采访时,斯特鲁恰耶娃还在为脱靶懊恼。站在一旁的教练安慰她说,虽然没拿到奖牌,但她“已创造了历史”。这位43岁的妈妈选手是哈萨克斯坦第一位参加奥运会女子飞碟比赛的运动员,首次参赛便打进决赛,可这也将是她的告别赛。
快58岁的加拿大名将纳特拉斯到今年已经整整打了40年枪,是北京奥运会射击赛场上年纪最大的女选手。今年四月的北京世界杯,她曾意气风发地表示:“高娥不在,奥运看我的!”尽管未能进入飞碟多向决赛,纳特拉斯却赢得了对手们的一致尊敬。冠军梅凯莱说,纳特拉斯对女子飞碟运动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季军科格德尔称赞她是一位“可爱且富有爱心的女士”,给自己很多无私的帮助;而银牌得主什特费采科娃则坦言,如果纳特拉斯不再打比赛了,她们会想念她的。
奋斗,坚持,超越自我,这些失意英雄的身上闪耀着比金牌本身更耀眼的奥运之光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