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看了八天国内媒体的奥运报道,只记住了三个外国运动员的名字:菲尔普斯,萨乌丁,北岛康介。第一位是本届奥运会头号天才,第二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最后一位则是“泳池里的刘翔”,亚洲唯一能称王的“飞鱼”。
除此之外,便再难从国内媒体报道上得出对哪位外国运动员的深刻印象了。作为奥运东道主,这样的报道覆盖面实在有些尴尬。都把人家请到自己家里来了,却对客人的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连知道的兴趣都没有。更要命的是,一场五大洲齐欢聚的盛会,报道方式如同关起门来开的全国运动会。各地媒体最感兴趣的首先是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其次便是本省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对外国运动员的报道基本照抄新华社。若指望这样的媒体“负责报道奥运一切”,全国人民岂不是该哭笑不得?
按说尊重新闻报道自由,不该对媒体报什么不报什么说三道四。但想想,虽无权干涉报道,仅借此剖析一下媒体心态应不是什么犯忌讳的事情。
据说中国的媒体在涉外报道尤其是纯粹的国际新闻报道上历来只关心两件事,一是“谁夸我了,怎么夸的”,二是“谁骂我了,怎么骂的”。本着这样的原则,有些国际新闻媒体这些年做的确实风生水起,发行量节节攀升。毕竟,世界都在说我们崛起了,时刻关心一下人家是怎么看我们的,是从视野和心态上适应这个世界的第一步,无可厚非。但若将这种想法从做一种办媒体的思路演变为一种“以我为主”的新闻价值观,就有些问题了。起码在奥运会的报道上这么做,弊端多多。
这次奥运会不同于以往,我们不再是作客他乡,而是开门迎客的东道主。这道理虽然简单的几乎是句废话,但做起事情来能想到的真不多。比如我们的媒体最热衷做的一件事,就是能在第一时间拉住取得了好成绩的中国运动员采访,无论当时是不是真的有值得问的问题要问。即便是我们的弱势项目,成绩差强人意,我们的媒体还是喜欢做这样的事。几乎没见过哪家媒体专门去找过比赛后下场的外国运动员采访。令人怀疑是否我们的记者都不善外文,不敢去采访人家。
这样一来,奥运报道几近成为“奥运中国军团报道”。明明是我们办的一届世人瞩目的体育盛会,生生弄得好像是在别人的主场上一样。从现在开始,若是媒体关注的逻辑还停留在“我赢了谁,怎么赢得;我输了谁,怎么输的”上面,那至少在奥运新闻报道这一项上,“人文奥运”这一条就落了空话。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