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将改写世界曲棍球历史”
一名韩国记者的问题,引发了女曲赛后新闻发布会的热闹。“听说中国人都把你称为‘中国希丁克’,你喜欢这样的称呼吗?”这是那个“著名”的SBS电视台记者提的问题。
“没有中国人叫我希丁克!”面对同胞,金昶伯一点面子都不给。
韩国记者苦笑着,毫无办法。
对于中国女曲的决赛前景,自然是记者追问的焦点。
金昶伯自然是有备而来,而他依然毫不示弱。“没错,2004年我们输给了德国队,输掉了进入决赛的机会,但是2004年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我们付出了非常艰苦的努力。4年前我们得到的是血的教训,如今进入决赛,我们改写了中国曲棍球的历史,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决赛我们还要改写整个世界曲棍球的历史,因为亚洲球队从来没有获得过奥运会金牌,韩国队1988年曾经获得过银牌。
耳机有啥秘密?
女曲的比赛场上,金昶伯一直戴着黑色的耳机,不时嘀嘀咕咕的对着里面说着什么。这个耳机连着他的腰上的一个类似传呼机大小的东西。老记们在场边琢磨了半天,老金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
你说布置战术吧,场上队员也没戴接收器啊,他说给谁听?你说听歌吧,这么重要的比赛,老金不可能有这份心思自娱自乐。而且这时候听歌也太酷了吧,完全不符合金老师的古板性格。
于是,比赛结束后,记者向队员、向翻译打探,才明白了中间的秘密。
原来,这个耳机确实是用来传递战术的。这得分成进和出两个部分。“进”就是通过分散在各个看台的探子帮他观看双方进退比拼的变化,因为教练站的位置低,很多东西看得不如看台清楚;所谓“出”,就是他及时做出新的战术安排,又通过耳机传递到场地角落里的帮手,让他们及时提醒场上的姑娘。于是,你很难看见金昶伯大喊大叫,因为他都用耳机搞定了。
“不要挤,这里有孩子”
“外界都把你形容为魔鬼教练,你认为是吗?”赛后,记者怯怯地向金昶伯发问。
“我喜欢魔鬼教练这个称呼,我的训练队员都能忍受,不能忍受我也没办法,这就是我的训练作风。在比赛场、训练场外我不是‘魔鬼’,但在场上,我永远是‘魔鬼’!”
不过,当中国粉丝疯狂地喊“金老师”,让他签名时,金昶伯平和得像个父亲,“好,好……一个一个来,不要挤,这里有孩子……”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