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美国女排完胜古巴队 24年后再进 奥运决赛
战 况
美国打疯了古巴没脾气
昨天上午,在北京首都体育馆率先进行的一场女排半决赛中,郎平再次成为奇迹制造者,她率领美国队以3比0力克劲敌古巴,昂首挺进决赛,这是郎平继1996年带领中国队获得奥运会亚军后,第二次作为主教练带队打入奥运会决赛。
在此前两个月的两次交手中,美国队两次不敌古巴队,所以此战前,她们被认为凶多吉少。谁想到昨天比赛一开始,美国姑娘们就掌控了场上节奏,汉尼弗的发球让古巴队的一传连续出现失误,领先3分的优势一直压得古巴队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把比分追成19比21,又因自身的非受迫性失误,最终以20比25丢掉第一局。
此后,美国队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而古巴队进攻屡屡受挫,佩尔多莫频繁的调兵遣将也未见成效,16比25、17比25,她们就这样输得没有一点脾气,被挡在决赛外,而美国女排则是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首次打入奥运会决赛,在那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银牌也是该队此前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纵观全场比赛,郎平处乱不惊的调度和把握能力在整场表现中完美体现,但她赛后却谦虚道:“队员们打出了出色的比赛,坐在教练席上的我一点也不担心,尤其是老队员,这是她们最后一届奥运会,我希望她们能带着胜利结束职业生涯。”这句话也分明显示出,她对即将进行的决赛所抱有的“野心”。
她是一个好教练 掌教鞭点石成金
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这句话套用在郎平身上,就是“是好教练到哪里都能带出强队”!
从她1999年赴意大利执教说起。郎平率摩德纳女排在2000年获意大利女排联赛冠军,2001年夺得欧洲女排冠军联赛冠军,2002年成了“双料冠军”,此后她转而执教诺瓦拉俱乐部,又在那里点石成金,第二年就率队夺得意大利超级杯和联赛冠军。
2005年初,她在争议中接过美国女排的教鞭,消息传到国内,人们反应不一,球迷担心,郎平是在为中国女排培养一个强大的对手。他们的担心绝对不是多余的,几年间,美国女排的进步谁都不敢小觑,此番奥运会小组赛大胜中国队后,有观众感叹,“简直在美国队身上看到了老女排的影子!”而在昨天战胜强大的古巴后,就连对手也惊叹道:“美国队的发挥不可思议!”而美国女排所有的改变,都是因为一个人——中国人眼中的郎平,美国人心中的“珍妮”。
看过美国队的比赛,你就知道“珍妮”对于她们意味着什么。她是智多星,因为年轻的姑娘们经验有限,坐在场边的郎平几乎全场要把战术“喊出来”,一直喊到说不出话;她是拉拉队队长,美国队员情绪容易受比赛左右,郎平时刻准备喊暂停,给她们泼盆冷水或是鼓舞士气;她还是个大家长,穿着拖鞋,嘻嘻哈哈带着美国姑娘们去逛街,帮她们砍价……正如美国女排队长林塞伯格所说:“过去四年来珍妮一直是这支队伍的精神领袖,我们都很骄傲能够在她的带领下参加奥运会。”小队员纳马尼更是坦言她们愿意为了郎平去“拼命”,“无论如何我必须努力,因为这是在为珍妮比赛!”做教练做到这个份上,你不服不行,要知道,郎平是当今世界排坛二十多支强队中唯一的女性教练。
她是一个好母亲 女儿最为妈骄傲
女教练就意味着更多的付出,郎平也是一样,当初她远赴美国执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和女儿白浪在一起”。
郎平去了美国,浪浪就有了更多快乐的日子,母女俩逛逛街,聊聊天,做做家务。郎平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是西方的,在家里,她常与女儿沟通一些女性话题,比如化妆品。而对于白浪的朋友圈,她从来都不干涉,因为这是私事。所以我们在小组赛中美大战观众席上看到的白浪,是个典型的ABC(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有意晒黑的皮肤,说着一口蹩脚的汉语,热情、率真、开朗、自信。她刚刚15岁,就拥有超过1.84米的身高,也是来自母亲的遗传。
15岁的白浪说,自己直至去年暑假回国,白浪才知道妈妈在中国是个名人,“2007年女排大奖赛澳门站,我跟着妈妈去了,走在路上又是不停地有人找妈妈合影签名。我纳闷为什么不找我照相呢?妈妈的朋友告诉我说:‘你的妈妈是中国很牛的运动员。’我后来才知道这个‘牛’代表很棒的意思。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其实并不知道她的光荣历史,什么五连冠,什么全国很多人因为妈妈而到大街上敲锣打鼓,这些我都是后来从妈妈朋友的口中得知的。”
“现在,我在高中的学校打排球,对于奥运会的意义我逐渐懂得,更关键的是我逐渐懂得了妈妈带队征战会有多么了不起。”即使“和平大战”那天有她最喜欢的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的大战,白浪还是决定去给妈妈加油,“我想去听着全场的人大喊着‘郎平!’我真是骄傲极了。”一个让女儿如此骄傲的妈妈,你能说她不成功?
她是一个中国人 谁赢都是中国赢
如今说起郎平,“和平大战”是个躲不开的固定词汇,但实际上,她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个说法。其实在很早以前,“和平大战”的N度上演前,郎平就说过:“无论中国和美国两支女排比赛的结果如何,我觉得都是中国赢,因为在赛场上同时站着两名来自中国的主教练。”
在郎平的博客中,最近一篇的题目就叫“北京,我来啦!”,其中一张她拿着姐姐送来的老玉米、站在立交桥下的照片,让人看来分外亲切,就像她自己说的,“这次回家!”而发布会上,说起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郎平语气中充满自豪:“别说你们外国人,我一个老北京,现在都觉得北京变化大,我每次不靠GPS都找不到回家的路呢。”北京,是个始终可以让郎平停靠的港湾。
而今,随着中美大战的结果既出,郎平又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在强调“我是中国人”的同时,她又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现在中国排球教练能够‘出口’到传统的体育强国美国,我觉得是一种荣耀。”对此,她解释说,中国和古巴都获得过很多次世界冠军,为什么聘请了中国人?这至少说明美国很认可中国的排球水平和排球技术。
而在昨日率领美国队大胜古巴队后,郎平把“家”的范围扩大了,“在场上我们是对手,在场下我们是朋友,在我还是运动员的时候,我就认识古巴队的教练,这是世界排球家庭,现在的体育已经没有国界了。” 晨报记者 刘莹
记者手记
掌声送给郎导
中国记者提问,用中国话回答,美国记者提问,用英语回答,这是这些年郎平开发布会的规矩;但那晚小组赛中美大战后,她“违约”了,从始至终都没说母语,而这,尤其是在她率领的美国队险胜中国女排后,就显得那么不近人情。
直到后来听到美国姑娘动情地表示,把郎平视作全队的“精神领袖”,直至后来看到她那赢了球、却毫无喜色的表情,和她一再强调的“职业精神”,记者才恍然大悟,此时,出现在这个场合的她,身份很单一,只是美国女排主教练“珍妮”,珍妮的任务就是打败中国队,率领她的姑娘们一路挺进。
冷静想来,郎指导没变,我们所爱的她在场上指挥的睿智,还在;我们所爱她执教的认真劲儿,还在;郎指导也没折咱中国人的面子,中美一战,她体现了自己的职业精神,也践行了奥林匹克精神,捍卫了公平竞赛的原则。就像她自己说的,全世界仍把郎平看作一个“中国符号”,无论过去的和未来的中美大战结果如何,那也是中国人的胜利。再“拓展”思考一下,咱们自己应该想得比谁都清楚,我们有能力培养出带出冠军队的教练,还愁培养不出组成冠军队的队员吗?
所以,别再难为郎平了,让我们一起期待她和她的美国姑娘们在奥运路上走得更远。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