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菊杰的“祖国好”让无数人落泪 供图CFP |
李培永屡次试举失败让观众感动不已 供图CFP |
祝福丘索维金娜和儿子永远幸福 供图CFP |
在北京奥运会上,有一些运动员可能痛失金牌,也可能没登上领奖台,还可能没有进入8强、16强,甚至第一轮比赛就遭遇淘汰……但是,他们在赛场上用行动诠释出的爱、拼搏和永不放弃等精神和力量,总能让我们感动不已。
栾菊杰:向祖国致敬
14岁的杰莉卡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全体观众会起立,向输掉比赛的妈妈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8月11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女子花剑个人赛。
1/32决赛,50岁的栾菊杰对阵20岁的突尼斯小将伊娜,防守、再防守、反击、再反击。
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水,栾菊杰从背包里拿出一幅红色的横幅并高高举起,现场近6000名观众看得一清二楚,横幅上写着醒目的“祖国好”。
击剑馆一向以“冷静”著称,但这次不同。数千名观众沸腾了,他们含泪高呼:“栾菊杰,我爱你!”栾菊杰的眼眶里也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数小时后,1/16决赛。杰莉卡和姐姐杰茜卡、弟弟丹尼尔,坐在看台上举着英文横幅为妈妈栾菊杰加油。
他们的妈妈输掉了这场女子花剑个人1/16决赛,但接下来的一幕却让杰莉卡大吃一惊:全场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击剑馆,并有节奏地高呼“栾菊杰”,简直就像她的妈妈刚获得冠军。
这是杰莉卡第一次看妈妈比赛,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是时隔24年后在赛场上再次看到栾菊杰的身影。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栾菊杰打破欧洲选手在击剑项目上88年的垄断,获得女子花剑个人冠军。这也是中国击剑史上首枚奥运金牌,栾菊杰赢得了“东方第一剑”的美誉。
1978年到1988年间,栾菊杰获得各项大赛奖牌无数,由于超强的训练,她落下了肾病。很瘦的躯体,全身浮肿,尿血……栾菊杰每天煎中药治疗,医院每天都有病友被推入太平间,但她乐观地笑着跟人说:“如果我走了,你们要记得来参加追悼会。”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栾菊杰退役,移民加拿大,在埃德蒙顿当击剑俱乐部教练,被学员称为“击剑妈妈”。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远离击剑职业运动员生涯10多年的栾菊杰心动了,“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我是多么想亲自回来看看。用我最熟悉的剑,好好战一场,向祖国致敬!”北京奥运会越来越临近,栾菊杰这个念头就越强烈,2006年她决定再出发。
然而,谈何容易?远离赛场、旧伤、年届五十……哪个不是巨大的拦路虎。但是,机遇总会青睐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的人。
为了获得北京奥运会入场券,栾菊杰2007年放弃了击剑俱乐部的工作,自己掏钱辗转世界各地打奥运积分赛。为了省钱,能坐火车赶往的赛场,她绝不会坐飞机。2008年4月2日,栾菊杰在最后一站奥运会积分赛上,终于获得足够积分,将代表加拿大征战北京奥运会。
有人问栾菊杰,这次参赛跟1984年有什么分别?她说,那次只有亲戚和3个朋友为她助威,而这次,她是主场作战,“能参加北京奥运会,我今生无憾”!
两场比赛,一胜一负,栾菊杰就此告别北京奥运会,但是,她的名字将永远载入奥运史册和国人心中。
因为,梦想和爱,从未远去。
李培永:没有任何遗憾
杠铃刚刚举到肩头,韩国举重名将李培永便痛苦地跪倒在地,杠铃重重砸落……
8月12日晚,北京,举重馆。
李培永第三次挺举试举。他望着脚下的杠铃,慢慢地蹲下,牢牢地握住了他曾握住千万次的杠铃,吐气开声……可是,杠铃没有像他曾经千万次做过的那样,被他高高举过头顶,甚至连肩头都没放上就颓然落下,重重地砸在地板上。
李培永的全身力气似乎也随着这次失败消失殆尽,他松开手,软软地趴在了地上。这位雅典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的亚军,就这样失去了竞争资格,以“没有完成”的成绩结束了北京奥运会之旅。
尽管如此,全场观众还是给李培永潮水般的欢呼和掌声。他爬起身,努力地微笑,向观众挥了挥手,一瘸一拐地走下高台。
李培永在赛后说,第一次挺举试举时,他的左脚突然抽筋了,然后是右脚,非常痛。
第一次试举后,李培永在教练和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回到休息区。但是,他不想放弃比赛,为了多争取一点休息时间,他将第一次试举的184公斤重量增加到了185公斤,然后又增加到186公斤。
这时,他还是金牌的有力争夺者。中国选手廖辉抓举成绩是158公斤,李培永则以155公斤位居第二。
不过,当李培永第二次尝试挺举时,他很快失败了。脚伤的影响显然非常大,他必须非常努力才能够平稳地走上举重台。但是,他仍然选择了要试举第三次。
李培永说:“如果我不出去进行最后一次试举,这将会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遗憾。现在,我尽了自己的全力了,我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速读
“我还没给我的孩子们打过电话,因为在电话里他们听到我的声音就会很想念我,我也会很想念他们。但是我和婆婆通过电话,孩子们一切都很好。”
——澳大利亚跳水运动员钱德勒,16日晚半决赛第14名,未能进入决赛,她说这是她的“最后一跳”。
“将金牌献给天堂里的教练。”
——乌克兰射击运动员阿尔图尔·艾瓦江奋斗了23年,8月15日获得卧射冠军。但是,他的教练、做梦都想着爱徒能夺得奥运会冠军的克利缅科,6年前去世了。
丘索维金娜:把奖牌献给儿子
6次参加世锦赛,5次参加奥运会……这是伟大的母亲丘索维金娜,挽救白血病儿子的感人故事。
8月17日,北京,体操馆。
毫无疑问,33岁的德国运动员丘索维金娜,是北京奥运会体操比赛中年纪最大的运动员。但宝刀不老,她夺得一枚跳马银牌。
夺牌后,丘索维金娜第一句话是:“我要把这枚奖牌奉献给我的儿子。”如果你知道她和儿子的故事,你就一点也不会奇怪。
丘索维金娜16岁时就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团和自由体操金牌、跳马银牌;1992年首次代表独联体参加奥运会,摘得女子团体金牌;1996年—2004年她代表乌兹别克斯坦3次参加奥运会。6次参加世锦赛,5次参加奥运会,3次参加亚运会……这是体操界前无古人的纪录。
其实,丘索维金娜1996年就功成身退。1999年,她生下儿子阿廖沙。2002年,阿廖沙被查出患了白血病。
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为了赚医药费,丘索维金娜不得不回到已阔别好几年的体操赛场。27岁,很多体操运动员退役都算晚的年龄,丘索维金娜却要复出,要跟年轻运动员同场竞技。
为了儿子,丘索维金娜不敢有伤病,不敢训练偷懒;她和丈夫还变卖了公寓、汽车,移民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德国,并披上了德国队的战袍。
为了多赚参赛奖金,丘索维金娜报名参加所有的比赛和能够上场的所有项目。就这样,她从跳马专项变成了动辄参加四个体操项目的全能型“妈妈队员”。
现在,儿子的病情已经大为好转,丘索维金娜已经松了一口气。
她说,如今参加比赛,她更多的是享受她所热爱的体操带来的快乐,“我不觉得我有33岁了,我觉得我还是18岁。”
也因为如此,丘索维金娜对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还有自己的梦想,“2012年我就要37岁了。如果可能,我还要参加我的第六届奥运会。为了比赛每天训练确实不容易,为了赢得奖牌,我必须坚强。”
一个伟大的母亲用行动证明,只要有爱,只要坚强,一切都有可能。
(本版综合新华社、体育画报、广州日报报道)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