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绿色奥运公民环保意识最重要 城市绿化更重生态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6月05日18:48 中央电视台

我来说两句

  第三部分:

  解说:“绿色奥运”承诺的第三个方面,是关于固体废弃物,也就是垃圾的处理。

  邓俊:2001年,我们在北京市申办奥运会的时候,在北京2008的申办报告中郑重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08年前北京城市地区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50%,垃圾资源利用率达到30%。

  记者:当时我们的水平是什么样的?和这个目标离得远吗?

  邓俊:应该说当时的水平离现在的目标是非常远。

  解说:之所以说非常远,是因为那时北京还停留在努力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阶段。

  王维平: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做过三次航空摇杆,测量的结果是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沿着三环、四环路这一圈,有4700多堆。那就标志着北京市曾经一度被垃圾环带包围着,那么后来采取的方式就是积极地末端地处理,斥巨资,大量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样才使垃圾围城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

  解说: 在治理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也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出路。

  王维平:这种被动接受垃圾,末端治理的方式是一种落后的方式。就是社会产生多少的垃圾,我们就得收集多少,就得处理多少。随着国民经济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越来越多,烧不胜烧,埋不胜埋。最后就有人提出来,垃圾能不能负增长,就是减量化。所以在2005年4月1号颁布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垃圾对策的第一要务是减量化。这是我们从法律制度上发生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第二是抓资源化。有人曾经说过,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从理论上讲,垃圾全部都是资源。

  解说:实现了观念的根本转变,主管部门开始致力于在收集、处理垃圾的各个环节尽量进行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目前,垃圾处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李庆明:垃圾分类收集率的话,我们已经完成了43%的指标,还有7%的目标,力争在07年要完成,那么,资源换率的话我们经过测算已经完成达到了30.6%,应该说这个今年已经完成了。

  解说:承诺的数据虽然能够达到,但是,也要看到,目前,垃圾处理模式的根本转变还没有完成,填埋仍然是现在北京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而各个填埋场都在超负荷地运转。

  李庆明:按设计来说,这是每天(处理能力)是980吨,按设计使用寿命13年,但是目前来说实际量已经达到1300吨的量。

  记者:每天?

  李庆明:每天。

  记者: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

  李庆明:那就是填埋场寿命缩短。

  记者串场:当垃圾进入到垃圾掩埋场这个最后的程序的时候,原则上最理想的状态都应该是一些不可利用,不可回收的物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北京的垃圾掩埋场里面,还是有相当多的物质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比如说你看有塑料,有纸,有木头等等等等,这就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其实在产生垃圾和处理垃圾这样一个整个的环节上,我们还是有相当的空间是可以作为的。

  解说:大部分居民还没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习惯,当然是大量可回收物进入填埋场的原因之一。但是,居民分类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

  王维平:居民垃圾分类,我想说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它是一个慢功,不能指望短期生效。

  记者:为什么叫慢功?

  王维平:比如在日本,垃圾分类了17年了,到现在还有15%的人不按规矩倒。德国垃圾分类了12年,到现在还有17%的人不按规矩倒。也就是说垃圾分类有赖于全民的环境素养的提高。

  解说:而且,垃圾分类要真正起到作用,还有赖于收集系统、再生利用系统的全面形成。目前,政府正在积极进行这些方面的建设。

  王维平:以前我们曾经出过笑话,就是老百姓辛辛苦苦把它分成好几类,最后都一车拉走了,也说明我们在策划垃圾分类的过程当中,没有系统地考虑问题,你就考虑一个环节不行,分类的目的是什么,是分别加工利用,是分别处理。如果你没有分别加工利用和分别处理的手段,你源头这就别分类。所以最近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诞生了一批规范的再制造业,废塑料加工厂,废轮胎翻新厂,这些规范的再制造业相继出现。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物资再分类,把它分出来再送过去加工。

  解说:当然,这并不是说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不重要,相反,每一个居民从现在开始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王维平:接受一个习惯的时候需要若干年的过程,如果你这习惯不从现在开始养成,到末端都建好了,您还得五六年、七八年养成这习惯。我那边建好了,等你觉悟提高,又得等几年。所以,我们那边一边建着,您这边一边养成好习惯,等那边也建成了,您这习惯也养成了,咱就开始了。

  记者:都算计好了。

  王维平:这就是同步进行。这就是说通俗话,小绳慢慢勒,一下子勒紧了,也不行,瘀血了,你不勒也不行。

  解说: 西城区的大乘巷社区是十年前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社区,现在这里的居民已经养成了分类的习惯。李皓十年前就曾来到大乘巷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她认为,公众形成分类习惯是可以做到的,关键是要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引导。

  李皓:我觉得我们教育里讲一些很实的东西,跟老百姓拉的很近的,我就觉得我们的干部要从大的,只给老百姓讲一些大口号,变成我干部教了这些知识以后,我要进行监督管理,比如说我这么教了,我的垃圾要这么管理,我下个礼拜就要来看,有没有减少,没有减少我再督促。我看过一些照片,70年代的日本,它的车站垃圾箱有这么大,但是大家投放的一次性的餐盒已经盛不下了,堆成一个小山似的还往两边扔,这个照片我放给北京所有的市民看的话,他们大吃一惊,哦,他们不是天生素质高,他们也是受教育的,所以我觉得大家要有信心。

  解说:水环境的治理,是“绿色奥运”承诺的第四个方面。垃圾分类需要公众参与,爱护水环境同样需要公众参与,尤其在北京这样一座水资源缺乏的城市。

  毕小刚:北京从水资源来说,人均不足300方,是世界的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十分之一,是全国的八分之一,而近八年来说,这个降雨量又比多年的这个平均降雨量又减少了25%。

  记者:从您这一组数字中我感到北京实在是太缺水了。但是作为生活在北京的市民,在日常的用水中,我却没有一天感受到北京是缺水的,自来水是源源不断的,这种意识恐怕是要改变的。

  毕小刚:首先还是要加大宣传来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非常关键,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不注意节水,水的污染几率也就大,产生的污水量也就大,所以说,这节水来说对一个城市,对一个社会意义都非常大。

  解说: 而现在,节水对奥运会环境承诺的实现也意义重大。

  毕小刚:在申办奥运会的时候,咱们在水方面承诺了那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要在北京郊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第二个方面呢,就是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0%。第三个就是要加快中水的回用。第四个方面就是我们的供水要绝对安全。

  记者:2001年的时候城市的污水处理水平这个比例是多大?

  毕小刚:当时就很低了,当时只有20%、30%。 就是你排出来的10方水,只有2到3方水得到了处理,其他的就是都排到河道里面去了。

  解说:治污与源头减污必需双管齐下。用水量少,污水就少。这些年,水务局在农业、工业节水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毕小刚:农业上,我们从2000年每年用水17亿,我们2006年用清水降到了11个亿,这就是说几乎每年减少一个亿。工业节水从 2000年的用水量到去年年底比起来,我们也减少了4.3个亿。

  记者:那么这个生活用水量,是一个上升趋势还是一个下降趋势。

  毕小刚:上升的趋势。

  解说:要降低生活用水量,就要靠每一个公民了。如果开动脑筋,生活中能节水的地方还真不少。

  市民:你看,我们这一般的洗脸洗手的水都放在下面接了个桶,把下水管去掉了,这样洗完了以后直接水就流到这个桶里了,这个水可以冲厕所。洗衣盆挂在这,一般就是洗澡的时候直接就把水,人站在这里边,直接这水就流到下面了,盆里面。洗米,洗菜的水都是用来浇水,刷碗水,刷锅水也都来浇花。这是昨天接的,昨天正好下雨接的雨水。

  记者:都是您家接的?

  市民:这都是我们家接的,这是我们家大洗衣盆跑到这接来了。

  记者:节水以后,您得到什么了?

  市民:我们水费明显地减少。

  记者:比如说以前一个月要交多少钱的水费?节水以后呢?

  市民:两个月查一次吧水表,一般都是五六十块钱,现在基本上就是两个月走十几个字。

  记者:那才多少钱?

  市民:三四十块钱。

  记者:省这么十几块钱,几十块钱,对您来说很重要吗?

  市民:不是很重要,但是我觉得还是确实应该例行节约吧。

  解说:如果每家每户都能适当节水,节约总量可想而知。现在,水环境的承诺指标都已基本实现,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90%,不再污染河道水质。不过,我们看到市区里有些河道仍然水质状况堪忧,原来,要使河道清洁,市民自身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李皓:大家可以看到,每隔一段就能看到一个排放口,这个排放口不是污水排放口,是雨水的通道,雨篦子的水通过这个通道流到河流里边。

  记者:不经处理?

  李皓:不经处理。雨水是没法经过处理的。为什么呢?因为下雨的时候是成千上万吨水一下到这个城市里面,如果这个水要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要瘫痪,没法工作。

  解说: 雨水通过街边的众多雨篦子流入河道,本来可以起到补充河流水源,改善水质的作用,可现在却反而成了一个大污染源。

  记者:我觉得这个就像一个污水处理池,您看又是馒头,塑料袋,还有一些油,什么都在里面。

  李皓:就是如果平时把它当成污水口排,又有泔水,又有垃圾,这些东西会全部被大雨冲到河流里面去,很多时候河流发臭,是因为我们公民不知道这个功能,不知道保护这个雨水口造成的。

  解说:在街头各处的雨篦子里,确实常常能看到居民投入的脏东西。而就在我们拍摄的街道,一个雨水管道已被污物堵塞,工人正在清理。

  李皓:河道治理政府花了很多钱,好让它彻底变清,甚至岸体从新弄干净了以后放的水全都是是很干净的水,但是到了雨季,特别是六七八三个月是北京的雨季,暴雨一来,由于雨篦子里积攒了很多污物,所以冲出来的水全都是脏的、黑的,雨篦子不干净,河流永远没法干净起来。

  解说: 现在,北京街头到处都可以感受到奥运的气息。而一些和“绿色奥运”形成反差的细节,就显得格外刺眼。

  邓亚萍:其实我一直在考虑的一点就是说我们人自己本身对于环保的意识有多强。因为在这点上来讲,通过我这些年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在对环保的意识上,确实我认为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和外国人。看一场球,或者是看一场演出,等到散场的时候,地上的这些垃圾,我就认为说明了我们人对环保,人的素质还是非常有待于提高的。这个是我们现在最大的一种担心。

  解说:公民的环保意识对于实现“绿色奥运”至关重要,对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

  李皓:中国,现代化你既然发展那么快,环境的保护和公民的行为也应该跟上这个速度,你才会是健康的发展,才会是不会带来负面效应的发展。

  记者:但问题是在我们国家,很多问题是汹涌而来的,我们来不及准备,像老师也好,家长也好,他们自己没有做到这种准备,包括环境保护意识,可能自己还没有养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教给下一代,让他们拥有这种意识,谁应该担负起这个教育的工作?

  李皓:所以呢我就觉得教育机构要配合,比如说我们在欧美国家看到的话,政府有这个号召,幼儿园的老师要教儿童怎么做,中小学的老师教学生怎么做,大学里边学生会物业管理,进到大学的大学生第一天,就要教我学校的设施,哪个桶是投放什么的,水管该怎么开,全部行为进行指导,这个是我们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好像都没有看到的。

  小孩:那些口水呀,脏死了,不能随地吐痰。

  解说:在“绿色奥运 绿色行动”宣讲团的帮助下,北京有些幼儿园增加了一堂特别的课,教给孩子在吐痰,上厕所等细节上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我们衷心希望这种从小撒下的种子,能够根深蒂固地生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婧子)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