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百岁老人黄丽明安居美国 心中牵挂08年北京奥运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8月08日15:34 上海《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1936年8月,柏林,可以容纳10万人的中央体育场,第11届奥林匹克圣火在熊熊燃烧。100余人的中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亮相,一个官太太举旗走在队伍最前面。然而,军乐声奏起,她吓得双腿哆嗦。这时,女子运动队副领队黄丽明接过大旗,为中国队挽回了面子……70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当年英姿飒爽的黄丽明如今已成了百岁老人,她安居在美国波士顿儿子的家中,心里却牵挂着2008年的北京。

  1907年1月6日,南京村边教堂的牧师家里一个女婴呱呱落地,她的名字叫黄丽明。1936年,作为女子运动队的副领队兼教练,黄丽明参加了在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是中国最早参加奥运会的先行者之一。

  16岁那年,酷爱体育的黄丽明考进了金陵女子大学体育系,成为最早从国内大学体育系毕业的3位女性之一。这个聪明活泼的少女在校成绩优异,深得女大校长吴贻芳的欣赏,被推荐到美国威斯理安大学体育系读研究生院,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取得硕士学位后,黄丽明又留校当了2年助教,随后接到吴贻芳校长回国的邀请,出任金陵女大体育系主任。其时,黄丽明已与中央大学教授陈裕华结为夫妻。陈裕华的哥哥陈裕光是国内著名的教育家,时任金陵大学校长,因为这层关系,黄丽明出任女大体育系主任没少受教育界人士的议论。但她不以为忤,埋头致力于推广新式体育教学。

  当时,女子运动的风气在国内还没有普及,黄丽明四处奔走,组织女子网球赛、篮球赛。设法筹集体育经费,鼓励学生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出征】

  中国运动员在三等舱熬了一个月

  1936年6月26日,上海招商局码头,意大利邮船即将起锚,码头上热闹非凡,100多人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将搭乘该船开赴威尼斯,终点是8月1日举办开幕式的德国柏林。

  这是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奥运会,共有69名参赛运动员,共参加足球、篮球、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7个项目的比赛,另有11人是参加中国武术表演的,还有前去“考察”的体育官员36人。代表团中女运动员很少,只有7个人,分别是游泳选手杨秀琼、赛跑选手李森,以及5名国术(武术)女运动员,黄丽明担任女子运动队副领队兼教练。

  早在5月初,中国足球队已经先行一步。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财政困难,无法支付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全部费用,因此,足球队必须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表演赛,募集路费。

  开赴柏林参赛,在轮船上就要住将近一个月。上船后第四天开始,代表团规定每晨7时,在头等舱甲板上举行早操,可第一天就有一大半的人因为晕船而不能参加。每个人的参赛旅费高达2000银元,为了节省,教练和官员住二等舱,三人一间房,运动员只能住三等舱忍受了近一个月,体能被损耗得不行。到达柏林时,距奥运会开幕只有一天时间了,不少运动员体力难支,但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找旅馆、办手续,根本没有时间休整。

  【惨败】

  除了撑竿跳没有进复赛的

  8月1日,第十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在柏林中央体育场举行,奥林匹克圣火熊熊燃烧。当政者希特勒为了炫耀国力,建造了能够容纳10万观众的巨型运动场。黄丽明还清楚地记得,开幕式上表演的节目,无论在道具或艺术上,在当时都可算得上世界一流。几千人的武士舞,十分整齐壮观。

  中国代表团出场了,每个运动员配发了一件西装上衣(下衣和鞋子还得自备)。跟随代表团一起出场的,还有一些国民党要员的太太们,她们想出国开开眼界,就花钱买了代表资格。一个官太太举旗走在队伍前面,但军乐一奏起,她吓得腿哆嗦。眼看就要给中国丢面子,黄丽明一把抢过大旗扛稳了。

  由于中国运动员水平低下,加上裁判有偏见,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田径队一无所获。除撑竿跳选手符宝卢跳过3.80米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即遭淘汰。体力不支的足球首场即以0:2负于英国,篮球输给日本,游泳、自行车等项目也遭惨败。黄丽明还记得,女子跑步比赛时,李森跑了最后一名,但她坚持跑到了终点。

  但值得一提的是,奥运会期间,由11人组成的中国武术队进行了多次表演。双刀、对拳、太极拳等十八般武艺令欧洲人看得目瞪口呆。在《满江红》的伴奏下,他们一路走过柏林、汉堡、法兰克福。奥运会结束后,中国武术队在欧洲还受到广泛邀请,到许多国家进行了表演。

  黄丽明

  ●采访时间/2007.07.30●采访地点/南京

  已经年满百岁的黄丽明很难承受旅途劳顿,从美国飞往北京亲历奥运。但黄丽明还是幸运的,起码在这70年里,她亲眼目睹了中国体育事业的一步步腾飞,从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成为金牌大户,再到举办奥运会,这些都让从事了一辈子体育事业的她甚为骄傲。

  中学体育教师一教就是40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黄丽明和金女大的师生们都投入抗战救亡事业中,她们打着横幅标语走在南京街头,宣传抗日,搞募捐。黄丽明自己带头为前方抗日战士捐钱、捐衣服,她甚至让家人停用小轿车,将省下来的汽油捐给空军。

  不久,战火逼向南京,1937年10月底,金女大内迁四川成都。黄丽明考虑再三,决定带一些女学生去上海的租界里坚持开课学习。她认为上海离南京近,可以随时了解金女大和南京的情况。在上海法租界的徐家汇,黄丽明坚持开办体育专科,学习英语等课程,天天上体育课。在这批学生中,喜勋后来成为中国一流的艺术体操专家,邬鹤琴后来成为河海大学体育系副教授。

  抗战胜利后,1946年,黄丽明受聘明德女中校长,兼任明德小学校长。“黄校长在当时是名人,我们非常崇拜她。”当时就读于明德小学的施顺才先生回忆说,“记得当时四十几岁的黄校长戴着金丝眼镜、穿着旗袍和高跟鞋,做起报告来非常斯文。她多才多艺,能弹一手好钢琴。那时候她家住莫愁路基督堂正对面的小洋房,现在已经拆掉了。”

  解放后,黄丽明留在南京四中当老师。当时高级体育人才奇缺,北京清华大学和北京体育学院先后邀请黄丽明担任体育教授,她一一谢绝。黄丽明在南京四中执教近30年,教过体育、英语、生物等课。王炳毅先生曾是她的学生,他回忆说:“黄丽明老师教课很动脑筋,为了让我们学英语有兴趣,她制作卡片、幻灯图片,给我们讲故事。她还特别爱护穷困学生,家一年到头常有男女学生来打牙祭。”

  ●心跳回忆

  世纪老人的奥运情结

  “文革”中,黄丽明和丈夫受到冲击,1978年秋获得平反。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黄丽明赴美国探望已入美国籍的小儿子陈农恩一家,后移居美国。黄丽明的孙女一家还留在南京,通过这层关系,记者联系上了陈农恩先生。

  陈农恩先生在通过e-mail向记者介绍了黄丽明女士现在的情况。“目前母亲住在波士顿,她生活较有规律,每天读圣经、祷告,在走廊上走一圈(约30米),同时做一些体操。如果不下雨,我们也常会推她的轮椅,把她带到顶楼的晒台,或到楼下的小花园去坐1~2个小时。

  她很好客,常有她的亲戚、朋友、邻居、学生来看她。平时我们也常讲一些时事给她听,她总是津津有味地听。妈妈的视力、听力和行路不太好,但她的头脑敏捷、思维清晰,活到2008年奥运会没有什么问题。”

  陈农恩说,母亲作为亲身参与过柏林奥运会的人,她对以后的历届奥运会都十分关心,尤其是看到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摘金牌时,高兴地打电话告诉认识的人,分享她的喜悦。当北京成功申请到2008年奥运举办权后,黄丽明非常兴奋,她很想明年亲自到北京看奥运会。

  今年年初,黄丽明刚刚过完100岁的生日,让一个百岁老人坐十几个小时飞机从美国飞到北京,并不是很现实的做法。陈农恩说,也许从电视中看奥运比赛更可取一些。虽然不能亲历北京奥运,但黄丽明还是幸运的,起码在这70年里,她亲眼目睹了中国体育事业的一步步腾飞,从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成为金牌大户,再到举办奥运会,这些都让从事了一辈子体育事业的她甚为骄傲。

  本版撰文 记者 孙璐

(责任编辑:小婧子)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