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重庆火炬传递 > 重庆美食

重庆万州著名小吃介绍:鸳鸯面、酸菜面

  椒麻鸡麻辣鸡

  “椒麻鸡、麻辣鸡,下酒下饭的鸡。”这是解放前万州城时常能听到的叫卖声。其经营者为一老人,他用独自的加工方法,并选取上好的鸡子,做成椒麻味、麻辣味,然后用提蓝装起,提着蓝子走街串巷地叫卖。

他的经营方式灵活,可买整只鸡,也可买半只,还可买小块的鸡肉,价格合理,人人都能接受,因此,很受市民喜爱。椒麻鸡、麻辣鸡的味道好,回味长,麻辣适度又提胃口,不论是下酒下饭,都是很好的菜肴。可是经营者有点怪,从不收徒传艺,在万州城独自经营。解放后又继续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失去了踪影。再后来,有一郭姓的人,依据椒麻鸡麻辣鸡的口味做出了一种叫做棒棒鸡卤菜,也是沿街叫卖,并被人称为棒棒鸡。不久,此人进单位工作再也没有做棒棒鸡了,可单位里的人仍以棒棒鸡称呼他,很少有人叫他的名字了。

  鸳 鸯 面

  鸳鸯面,即小面和包面各一两混合煮熟,再加上几砣红烧肉作稍子而成。这种面主要是以满足一部分人即想吃小面又想吃包面的心态而做的。故而被善于展言子的万州人取了个好听和名字:鸳鸯面。解放前,万州以卖面食为主的摊、店,都有鸳鸯面卖。如果说味道好的话,那可得数里头街公瓦溪处的一食店,它专营鸳鸯面,味道好,食客较多,生意兴隆。解放后,走合作化道路,将个体拿入集体后,鸳鸯面这一传统小吃就没有了,至今也无人再经营,彻底退出了市场。  

  脍 面

  脍面,是以小面为主,辅以猪肝、黄花、蔬菜等十多种材料做成,吃起来味道鲜美可口。由于辅料多,装的碗也较大,价格比一般的面食要贵,主要是以较富裕的人为对象,所以比较讲究。解放前,关门石一带的馆子,都经营脍面。至文革前,万州仍还有部分馆子经营脍面,现在市面上是难以见到经营脍面的了。

  折 折 蛋

  折折蛋,是将鸡蛋煎好并在锅内用锅铲压碎,再将煎好的鸡素子放入锅内混炒,起时加入葱花、胡椒面后食用,它比单独吃煎鸡蛋或鸡素子的味道更好更鲜。据说,这种吃法是卖鸡素子的老板,在吃煎鸡蛋时,不小心将鸡素子掉入了锅里,就将错就错地同炒,起锅时顺手又加入葱花、胡椒面,自已吃了觉得味道还不错。就试着做来卖,不想吃的人吃后都说好。有人吃了问老板这叫什么,老板随口答到叫折折蛋。于是,传开了,倒真成了名。解放前,十字街旁边的富贵巷处,有一卖折折蛋的摊子,做得好,吃的人很多,老板赚了不少钱。  

  汤 圆

  汤圆,本是春节时家家户户都吃的食物,它寓意团圆,表示吉祥。由于汤圆多做成甜的,因此很适合作早餐,后被推向市场,发展为甜馅的、鲜肉的、腊肉馅的等等,从而形成

  不同的风味小吃并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是日常的早餐。在经营上,除作早餐经营外,也有全天都有经营的。解放前,靠南津街旁边的水巷子处,有一卖汤圆的小摊点,全天营业,所做出的汤圆也与众不同,就是煮上一天,其汤圆也不会发泡,所以比较有名气。现在,万州城内仍有不少卖汤圆的摊点,也深受人们喜爱,汤圆就成为渝东有名的小吃之一。  

  扁 担 糕

  扁担糕,是用糯米面做成的甜小吃。卖扁担糕的人挑着担子流动经营,通常是晚上挑出来,天亮前收摊。多数在上半夜流动叫卖,下半夜在人们活动量大的街口处等客来买。经营者有用竹扳敲打的声音来吸引客人,也有的边走边吆喝。扁担糕比较白糕来说,其味道各不相同,是人们晚上宵夜的点心,因此被人们喜爱。  

  糍 粑

  糍粑在解放前,各条街道都有经营的食店,一年四季都有卖的,随到随吃,非常方便。糍粑本是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佳肴和礼品,后逐渐成为小吃。经营得好的要数西路(即万梁路)一带经营糍粑的店,比较有特色。那时的挑二(现在叫扁担)都喜欢吃糍粑,因为糍粑经饿能当饭吃,所以吃的人多。传说有一回,同是卖糍粑的看不得另一糍粑店的生意好,一天半夜偷偷跑到该店冲糍粑的对窝里拉了屎。老扳天不亮地不亮地起来冲糍粑,忘了看,就将糯米倒进去了。结果冲出来的糍粑有点臭有点黄。老扳晓得着了别人的道儿,就拿出自已的手艺精心制作,哪晓得,在卖时还是有细心的顾客发现了问题,边吃边说,今天的糍粑怎么有点黄?老扳一听,忙说差点糖?急忙给人加一调羹白糖,吃的人便不好再说啥了。有顾客说今天的糍粑啷个有点臭?老扳一听,马上说不够?又急忙给人添上一砣,吃的又不好意思再说了。结果,老扳靠机智不但把糍粑卖完了,赚了钱不说,第二天来吃糍粑的人比哪天都有多。气得整他的人双脚直跳。

  包 面

  包面,又叫抄手、混顿。它讲究的是馅要好,味要鲜,面皮要薄,下锅煮时火候要拿得准,不能煮溶;佐料要求齐全,红油、麻辣味的重轻则根椐食客的要求取舍,或重或轻皆以食客的口味为主。从包面的佐料上看,偏重品味。其佐料有酱油、食醋、花椒面、胡椒面、蒜泥、姜米、香油、葱花、红油、花椒油等十多种。从其馅的用料上看,又可分为猪肉包面、牛肉包面等。猪肉包面又分为鲜肉和海味等。解放前,万州的包面经营很有特色,如三马路的海包面(牛肉包面),一马路的魏包面(鲜肉金钩海味包面),钟鼓楼的吴抄手(鲜猪肉包面)。还有一些担担,专在晚上经营,方便晚上宵夜之人食用。至今的万州人,仍然还把包面作为早餐的首选小吃之一。家庭之中,也常利用休息时,全家动手包包面吃,即改善了生活,又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乐趣和亲情。

  杂 酱 面

  作为渝东地区的名特小吃,杂酱面从一开始到现在,多年来一直来风行不衰,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小吃之一。

  杂酱面的特色主要反映在杂酱方面,突出的是杂酱的而不是面条。所以,制作杂酱特别讲究,从选肉开始,到各种辅料和调料都有有要求,具体烹调时,掌握好火候,全凭厨师的技艺配料炒作。高手炒出的杂酱其味香远、其色鲜嫩诱人。使人闻其味、观其色,便能激发起人的食欲来。据老一辈人讲,解放前城内(环城路一带)有一餐馆,所烹制出来的杂酱特好,不担香味诱人,更不同的是,用淘米的筲箕来装杂酱,以示其杂酱的独特,生意也极其兴隆。

  杂酱面的做法讲究,吃法也讲究。食客如说:干漏带红,即是说杂酱面不加汤,味要麻辣。如说:干漏带黄,就是表示面要煮硬点。如要吃带汤的则也要说明。

  一碗普通的杂酱面,就有如此之讲究。这就是杂酱面这一小吃长久来衰、百吃不厌的原因吧。  

  小 面

  小面也是种地方小吃,它比起其它面食来说,那就简单多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小面。

  其实吃小面是很讲究味的,各种佐料如:油、红油、花椒油、酱油、醋、葱、蒜泥、芝麻、黄豆、花生酱、花椒面、胡椒面、味精等等十多种,在面放入碗内之前,加入鸡汤将所有佐料冲开后,才将煮熟的面条挑入碗中食用。以致于民间有宽汤窄面之说法,就是面少佐料多,因此,吃小面重在品味,而不在于吃面。

  由于小面有如此多的佐料,而赚钱很少,一般食店都有不愿经营的,就是现在经营小面的食店也不多,原因就是如此。偶尔有卖小面的地方,其味也差远了。  

  牛 肉 面

  牛肉面的主要味道是反映在红烧牛肉方面的,如红烧牛肉的味道不好,则面不好吃,也就是说,红烧牛肉的味道好,其面才好吃好卖。

  在面条煮好前,先将各种佐料放入碗中用汤冲开,挑入面条,再加入已烹调好的红烧牛肉,最后放进元须即是一碗上好的红烧牛肉面了。

  它的特占烛,味道麻辣、牛肉香味和元须的清香混为一体,令人食谷大增。

  酸 菜 面

  酸菜面也是渝东地方小吃之一,其味道重清淡,主要是满足不吃麻辣食客的需求。它的特占烛酸菜要上好,即要有酸菜的味道,而又不能过酸,吃在口中,微酸之中有回甜,完全是一种天然的酸菜味道。并不是靠食醋来增加酸味的。再就是用肉,也必定是选用上好的瘦肉切丝炒熟待用。整个面不带红油、不麻不辣,清香清淡,食在口中略带回甜,开胃健脾。  

  白 糕

  白糕是人们喜爱的早点之一,它是用糯米泡涨后,再用石磨推出成细面,并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发酵,最后用蒸笼蒸熟食用.其味是天然的糯米清香,甜中有回味,老少皆宜.

  白糕除了作早点外,还有一种用法,就是谁家的小媳妇生了了孩子,待小孩满100天和满周岁时,便以白糕来庆贺.即由小孩子的家庭定做一些白糕,并在白糕上面用食品红盖上红点(一般是四点),然后送给左邻右舍的人食用,意思是祝小孩象白糕一样,长得白白胖胖,高高大大.

  一种普通的小吃,却包函着如此纯朴的民风民情,远远超出小吃的范围.

  鸡 素 子

  初听这名字,还以为是鸡的内藏呢。其实它是渝东地区的一种有名的小吃,人们常把它作为早点来食用。

  鸡素子的主料是糯米和面粉。首先在糯米中放入花椒一同蒸熟,接着加入精盐、味精、胡椒粉混合均匀,并做成团待用。然后将面粉调和做成面皮,把糯米团与少许鲜瘦肉用面皮包好,用手压成圆形,最后放入油锅中煎熟即可食用。

  鸡素子将糯米的稻香、花椒的麻味、胡椒的辣味、菜油的清香等揉合一体,食在口中酥脆清香。因此而成为人们喜爱的小吃之一。

  蒸 蒸 糕

  蒸蒸糕,也是白糕的一种改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经营都有较多,吃的人也多。到六十年代初,二马路百步梯旁边,有一对老夫妇专做蒸蒸糕卖,味道好得很,去那里吃的人较多,生意比较好。那是,笔者还是小孩子,记得每次只要有了零花钱,就爱跑到那里去买蒸蒸糕吃。

  吃的次数多了,就看出了点名堂,蒸蒸糕也是事先将大米用水泡涨后磨成水面,并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卖时将米面盛入有许多圆柱形状的锅内,盖上盖子,用火煎熟,其味香、甜、皮脆,口感极好。

  后来,那对老夫妇去世后,就没见到其他人经营了,不过,现在的小品种也较过去多了,我想,就是有人经营,恐怕也不好卖了,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小吃的要求也高了。  

  麻 花

  麻花,又叫油绞绞。是一种以面粉为主料的油炸小吃,因其味香脆,而深受人们喜爱。过去,民间多在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炸点麻好,留待正月间来春客时,装上拼盘款待来客,比喻着亲情、友情象麻花一样,越拧越紧。主人与客人一起吃着麻花,聊着家常,其情融融,其情绵长。

  做麻花首先要选取上等的好面粉,然后加入明矾和水混合揉好,这一过程叫做和面。面和好后再搓成细长的条状,拧成一种绞绞的形状,才放入油锅内炸熟即可。

  麻花的做法看似简单,其实也很讲究,特别是明矾的用量十分严格,加多了,炸出来的麻花较脆易断,味道也不好吃,香味减少;如加少了,麻花又硬不脆,钉牙齿,无香味,食在口中如同嚼蜡。  

  三 角 粑

  三角粑这一小吃,其实是白糕做法的改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兴起,一度在渝东地区热销,至九十年代末,开始衰退,至今只有极少数摊摊在经营了。

  为什么说三角粑是白糕的改良呢?因为它和白糕一样都有是以大米为主料,同样是把米浸泡后麻成水面,白糕是用蒸笼蒸熟,形状是圆的象飞碟,而三角粑是用特制的锅将米面反复煎烤而成的,形状象一个直角三角形,故取名三角粑。

  在角粑比起白糕来,不但有稻米的香味,还有一种油煎的香味,吃在口中,香脆甜融为一体,所以曾风靡一时。  

(责任编辑:高鸿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