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青年文明手册》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3月30日11:55 搜狐体育

我来说两句

  吸烟、品茶、饮酒、喝咖啡、嚼口香糖注意事项

  吸烟

  吸烟是有损健康、害人又害己的行为,因此吸烟必须要看场合。

一般来说,在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在工作、参观、谈判和进餐时不要吸烟或尽量少吸烟。进入会客室或餐厅前,应把烟掐灭。新到一个地方,遇到新的或是私人住宅、办公室等,不知道是否允许吸烟时,可询问一下主人:“我可以吸烟吗?”如果有女士在座,应征得她的同意。主人不吸烟,又未请吸烟,则最好不吸烟。在场人多或同座身份高的人士都不吸烟时,则一般不要吸烟。

  品茶

  茶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有益的饮料。作为世界上最早以茶作为饮料的国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客来敬茶传统习惯,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家中如有客到,先敬茶一杯以示尊敬和欢迎,再寒喧一番,然后边品茶边畅谈,宾主双方的深情厚谊可借茶表达。

  品茶时要小心啜饮,每饮一口茶汤,应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咽下去,这样品茶才会满口生香。大口吞咽,或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品不出茶的美妙之处。饮盖杯茶时,如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茶杯盖拂去,或用嘴轻轻吹开,切不可用手将茶叶从杯里捞出来。万一有茶叶进入口中,不要将其吐出,可以稍嚼而食之。若主人相告所引的乃是名茶,饮用前应仔细观赏一下茶汤,饮用后加以赞赏,不要听后不予理睬,更不要随便加以贬低,让主人感到不快。

  饮酒

  饮酒是各种宴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它既可以表示友好,又可以活跃气氛。但是,饮酒如果不掌握分寸,不讲究必要的礼仪,就容易造成尴尬的局面。那么,在社交场合怎样饮酒才不会失礼呢?

  首先,要注意量力而行。饮酒要留有余地,特别是饮烈性酒时要慢酌细饮,不要一饮而尽。碰到需要举杯的场合,切忌贪杯,头脑要清醒,不要见到酒就忘乎所以,以免酒后失控,胡言乱语,丑态百出。不会喝酒或不打算喝酒的人,可以有礼貌地谢绝他人的敬酒,但不要东躲西藏,更不要把酒杯翻过来放,或将他人所敬的酒悄悄地倒在地上。

  其次,参加宴会时要掌握祝酒的礼节。如果是参加外国人的宴会,作为主宾应了解对方的祝酒习惯,即为何人何事祝酒,以便作必要的准备。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必逐一碰杯。祝酒时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并注意倾听。主人和主宾讲话结束后,先与贵宾席人员碰杯,然后到其他桌敬酒,到本桌时应起立举杯。

  再次,饮酒时要注意文明礼貌。不要竞相赌酒或强行劝酒,更不要猜拳行令,大声喧闹,粗野放肆,这是极不文明的行为。

  喝咖啡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深入与扩大,咖啡已日益成为中国人喜爱的饮品。饮咖啡除了其饮料自身功能以外,还是一种文化,它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正式场合,饮用咖啡,一杯已足,而且入口要少,惟有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才能享受氛围的温馨,同时也展现出饮咖啡者的教养和素质。咖啡可以用自己磨好的咖啡豆在咖啡壶煮制,也可以出于方便用开水冲泡速溶咖啡。

  饮用咖啡时可以加入牛奶和汤,称为牛奶咖啡;也可以不加牛奶和糖,称为清咖啡。给咖啡加糖时,如果是砂糖,可用汤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内;如果是方糖,则应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在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汤匙把方糖加在杯子里。

  汤匙是用来加糖和搅拌咖啡的,不能让汤匙留在杯内就端起杯子来喝,也不可使用汤匙来喝咖啡。不要用汤匙用力搅碎杯中的方糖。如果咖啡太热,可以用汤匙轻轻搅拌使之冷却,或者等待其自然冷却后再饮用,不可用嘴去将咖啡吹凉。

  盛放咖啡的杯碟都是特制的,应当放在饮用者的正面或右侧,杯耳指向右方。咖啡杯的正确拿法应是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而将杯子端起。无论杯耳是大是小,都不可以用手指穿过杯耳而将杯子端起,更不可以双手握杯,或俯身就近杯子去喝。

  一般来说,喝咖啡时仅仅只需端起杯子,而不要将碟子一起端起来,或用手托住杯底来喝咖啡。但参加鸡尾酒会,或在宾馆、饭店的大厅里,或坐在沙发上时,如果没有餐桌可以依托,则可以用左手端起碟子,右手持杯耳慢慢地移向嘴巴轻啜。

  有时饮咖啡往往同时备有一些点心。但不可以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拿着点心同时吃喝。而应该在饮咖啡时放下点心,吃点心时放下咖啡杯。

  与人同饮咖啡,可适时和交往对象轻声细语地交谈,但不要在他人饮用咖啡时向其提出问题,自己讲话前也最好先用纸巾揩一下嘴,以免嘴角沾有咖啡,不雅观。

  嚼口香糖

  口香糖是一种大众喜欢的休闲食品。嚼口香糖能有效地去除口腔异味,预防口腔溃疡、老年痴呆症,还能提高人的记忆力,好处多多。但要千万注意场合,一定不要在歌剧院、电影院、购物商厦、图书馆等公共场合,或者在聆听报告,上课听讲时候大嚼口香糖,这通常被认为是不文明的举动,因为大嚼口香糖时的脸部动作不太雅观,而且还会发出响声。同时还应注意,口香糖黏性大,不易清除,因此嚼完的口香糖要用餐巾纸包好后扔到废物箱内,千万不能随地乱扔。

  文明上厕所、倒垃圾

  文明上厕所

  厕所,特别是公共厕所,通常被形容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上厕所虽然是个人行为,但使用公厕是否文明却深深影响着他人。

  文明上厕所,要求市民注意:用厕完后主动冲洗;大小便完后应将草纸随手放在废纸箱内,不要扔进马桶,以免堵塞;在备有小便池的厕所用厕,男子不要在马桶里小解,而应在小便池里解手;爱护厕所内所有的卫生设备;洗手后要注意节水,顺手关闭水龙头;不要在用厕时吸烟;不要在厕所内涂抹或粘贴有违法规的下流字句和画像。

  文明倒垃圾

  文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从自己身边的一桩桩小事做起。不随手乱倒垃圾,这是一个青年人最起码的文明行为,可某些人就根本不当一回事,他们随便乱扔垃圾,有时只是一步之遥的事,可就是懒得走这一步;有时只是举手之劳的事,可就是懒得“抬贵手”,这种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理应受到谴责。

  作为现代青年,首先应该做到不随地乱扔垃圾;不在高空乱抛垃圾、乱倒污水。

  其次要注意养成科学处理垃圾的文明习惯,切实了解倒垃圾的规范,耐心地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类。其中,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回收利用可节省资源;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可就地处理堆肥;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需作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减少污染。

  文明出行

  文明乘电梯、行路、骑车、驾车、停车、乘车、坐船、乘飞机

  文明乘电梯

  电梯是目前高层建筑物理想的运载工具。乘电梯时,先按下电梯门口的上下按纽。电梯到达后,应先出后进,不要争先恐后。乘电梯时应尽量让长者、尊者、残疾人、妇女和儿童先行,自己则可用手挡住电梯门的一侧。自己不下电梯时,应尽量不要挡住别人进出。必要时自己还可先走出电梯,主动让出道来,等别人走出后再进入电梯。当自己要走出电梯而被别人挡道时,应该说一声“对不起,请让一下”。电梯如果超员发出警报声时,最后上的人应主动退出,不可强行挤入电梯。

  如果同时进入电梯的人很多,而电梯又无专职人员操作,男子或引导者可以先上,并且负责操纵电梯,尽量把无控制按纽的一侧留给尊长者和妇女。

  在电梯中不宜高声谈笑。如发现突然停梯或其他故障,不要惊慌失措,应尽快通知电梯检修人员检修。

  在商场或娱乐场所乘自动扶梯,一般站在原地顺其行进方向上下,并自觉靠向右侧,给有急事的人留出一条通道。

  文明行路

  行人遵守行路秩序不但是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社会公德水平的反映。做到文明行路,首先要遵守交通规则。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无人行道或人行道过于狭窄的地方行走,必须尽量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要走横道线,红灯停、绿灯行;直行通过,从容行走,不要斜穿、猛跑,尤其不要在车前车后疾穿马路。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路口,必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其次,要注意文明。在路上遇到老弱病残者、孕妇、儿童或负重的人,应主动让路或护送过街,在交通拥阻的地段行走,应放慢速度,依次通过,不要前挤后拥,以免发生事故。如不小心碰撞了别人,要主动道歉: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应表现出宽容的态度,不要讥讽或训斥他人;如要与熟人交谈,应尽量靠向路边,以免妨碍他人通行;如与女士一起行路,男士应主动走在路外侧,以应付不测。在路上不要三五人勾肩搭背,并排行走,也不要一边行路,一边吃东西或抽烟。再次,要注意仪容,做到自然、大方、端庄。目光要自然前视,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搔首弄姿。

  如遇到交通事故或纠纷争执,无关人员不要驻足围观,更不应在边上起哄。

  文明骑车

  自行车目前是我国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文明骑车不仅能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还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生命的安全。

  骑车前,先要检查车胎、刹车,确保完好后方可遵章行驶。骑车要靠右行驶在慢车道上;在有交通隔离栏的道路上骑车,不能图方便靠左行驶;必须进入机动车专用道路时,应在就近路口推着自行车进入,不得侵入快车道或人行道,以免发生事故;尤其要注意不逆行,不撑伞,不闯红灯;在市区不带人行驶,带学龄前儿童时需要有安全座。

  骑车时还应尊重行人,做到安全、文明行车。车过道口时,要主动礼让行人,对于动作迟缓的老年人,骑车人要给予谅解;不要双手脱把、扶肩并行、手中持物、嬉闹追逐、攀附机动车辆、曲线疾驶;遇到下雨天路滑,要放慢速度,以防前面车辆突然刹车,防止雨衣阻挡视线或勾住其他车辆;骑车进入工厂、学校、机关等大门时,要下推行;进入狭窄的街道、弄堂(胡同)也应下车推行,礼让居民。

  文明驾车

  文明驾车对于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和每个市民的家庭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驾驶员除了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外,还必须做到行车时精力高度集中,不能吸烟、饮食、嘻笑或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严禁酒后开车;不开“英雄车”、“赌气车”,不要强行超车;遇到堵车时应耐心等候,千万不要硬往前插,使堵车越来越严重,在交叉路口及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口,不要闯红灯,如没有设有红绿灯,应当“一看二慢三通过”,防止争道抢行;遇到行人或学生排队横穿过马路时,要减速通过,以免发生意外;行车、会车、过道口时要礼让三先,把方便让给别人。

  文明停车

  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是青年人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文明停车是指:车辆驾驶员必须按标志、标线指示有序停车,并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在收费停车场停车应自觉交费或刷卡。

  文明乘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经常要乘坐各种车辆。最普通的是乘坐公共汽(电)车。公交车辆亦是公共场所,乘车应讲究文明礼貌。

  候车要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在站台上排队,车辆进站,要待车停稳后依次上车。如有老人、残疾人、孕妇、儿童,要礼让他们先上,并视实际需要,适当进行搀扶。如人多挤不上车,就等下一辆,不要吊在车门上。这样既耽误行车时间,又会危机自身安全。

  上车后,不要与人争抢座位,或用携带的物件为后到的同伴占座位,车上若设有老、弱、病、残、孕、怀抱婴儿者的专座,不要去坐,更不能假冒上述人员去坐。途中如有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怀抱婴儿的人上车,要主动招呼让座,不要熟视无睹。若别人为自己让座,应立即道谢,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而无致谢表示。没有坐到座位,应尽可能往车厢里面站,并拉好扶手站稳。若车内不拥挤,应与其他乘客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不要靠得太近。如车内确实拥挤,乘客间稍有碰撞、踩踏,要相互体谅。不慎踩踏了别人,应马上道歉;别人因此向自己道歉,应大度地表示“没关系”,予以谅解。千万不可大题小做,恶语相加。

  上车应主动买票,别人为你传递钱、票,要道声“谢谢”。乘坐无人售票车,事先要准备好零钞,上车时自觉投币,不能少投或不投车费。

  公交车辆内不能吸烟,不能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不要将头探出窗外。携带鱼、肉等生腥食物,应妥善包装,避免弄脏他人衣服。尖、硬、易破碎的物品,人多的时候不要携带上车;人少时携带上车,除应妥善包裹,还应适当安放,以免伤害他人身体。下雨天乘车,伞尖要朝下。雨衣要脱下,雨衣和伞都应妥善置放,不要让雨水沾湿他人衣服。在车上与熟人说话应轻声,旁若无人地大声笑谈,或与情人过分亲昵,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下车要提前准备,在车辆到站之前向车门靠近。如需他人让路,应有礼貌地打招呼,如“对不起,请让一下”、“谢谢您,请换个位置,我下车”,不要一声不响地向外挤。车到站,同样不要忘了依次下车和照顾礼让老、弱、病、残、孕和儿童。

  文明坐船

  出差、旅行、轮船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如注意以下礼节,就能展示您良好的道德修养,不失谦谦君子之风。

  一,持票排队上船,对号入座或上铺位。一般船上的扶梯较陡,走道较窄,年轻人或男士应当留意照顾老人、女士、儿童和残疾人,让他们先行。

  二,进入客舱不宜大声说笑,不要吸烟,更不能躺在床铺上吸烟,以免发生火灾。

  三,在舱内的走道和甲板上不要奔跑追逐,不要随意触摸船上的各种开关和设施。标有“旅客止步”的地方,不可擅自闯入。

  四,船在航行时,白天不要在船舷上舞动花衣服或手帕,晚上不要拿着手电筒乱照,避免被其他船只误认为旗语或信号。

  五,到餐厅就餐,应遵守秩序,如一张桌子已有人在座,其身旁的空座位,要问明确实无人时方可就座。

  六,如晕船要呕吐,应去洗手间,不要吐在舱内或甲板上。

  七,需要船员提供帮助或服务,应礼貌地提出请求,得到帮助和服务后不忘道谢。

  八,下船时亦应按次序排队,不要拥挤抢先,老人、女士、儿童、残疾人仍是礼让照顾的对象。

  文明乘飞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出行。为了确保平安、顺利、准时抵达目的地,乘坐飞机必须注意约束个人行为,检点个人表现,遵守有关的乘机礼仪。

  一,尊重乘务人员。上下飞机,机组乘务人员均在机舱门口列队迎送。对他们的招呼、问候,应予以友好的回应,不可置之不理。飞机升空或降落前,乘务人员都要检查乘客是否扣好安全带,身前小桌是否收起,此时必须听从管理和指导。当乘务人员送来饮料和食物时,应道声“谢谢”。万一飞机因故晚点、停飞、返航或改降其他机场,应从大局出发,予以理解和配合,切勿拿乘务人员出气,更不要拒绝下飞机或拦截飞机起飞而触犯法律。

  二,约束、检点自己的行为。上机后应按登机牌对号入座,不随意侵占别人的座位,随身携带的行李要放在座位上房的行李箱内,或放在自己座位底下。坐定后,腿、脚不要伸在通道上,身体不要晃动不止。不要吸烟,不能乱扔乱吐东西,因晕机而呕吐,应使用专用的呕吐袋。机上一切禁用之物,禁动之处,切莫乱摸乱动。携带的手机、手提电脑等干扰无线电信号的物品必须禁用,以免危及全体乘客的安全。不属于自己的公用物品,如座位边放置的耳机、救生衣、氧气面罩,进餐用的刀叉,阅读用的书刊,都不能占便宜偷拿。

  飞机飞行期间,可与邻座轻声交谈,但不要喋喋不休,高谈阔论,影响周围乘客休息。

  在飞机上反复大量窥视其他乘客,尤其是对外国人及女士,会被看作很失礼的行为。

  交际文明

  人际交往礼仪

  问好

  走在路上或在公共场所,遇见相识的人应该主动打招呼,问候致意。可以说“您早”、“您好”、“晚上好”。别人向你打招呼以后,也要应答致意,否则被认为不礼貌。有时也可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并点头致意,这也是一种向人问候的好办法。遇到比较熟悉的朋友,除了问候致意外,还可以问问对方家人的情况,并请他代为问候。如,“伯父伯母近来好吗?”、“向你的夫人(先生)问好”、“你孩子一定聪明可爱吧,有空带他到我家来玩玩”。

  对外国朋友,要按他们国家的习惯用外语打招呼,如与英美等国家朋友初次见面时,可用“How do yow do”,熟人可用“How are you”。有时直接用“Hi”来打招呼。根据中国的风俗民情,见面打招呼常用:“吃过饭吗?”“上哪儿去?”但用这种方式向西方国家朋友打招呼会引起误会,他们会以为你要请他去吃饭,或干涉他的私事。

  握手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互相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此外,它还含有感谢、慰问、祝贺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至距握手对象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晃动三四次,随即松开手,恢复原状。与人握手,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面带微笑,目视对方双眼,同时向对方问候。

  握手作为一种礼节,还应掌握四个要素:

  一是握手力度。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在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手一下即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紧,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二是先后顺序。握手的先后顺序为: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三是握手时间。握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握手双方亲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即使握同性的手,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方欲罢不能。但时间过短,会被人认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四是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戴着墨镜,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握手时不宜发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这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交叉握手。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视为不吉利。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切忌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除长者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拥抱

  拥抱礼一般通行于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和阿拉伯国家。中国人之间不实行此礼节。与外国友人交往中,只有在对方主动行拥抱礼时,我们才随俗。在国际交往中实行这种礼节的,一般是男对男、女对女。但有时相当熟悉的朋友,男女之间也可以拥抱、亲额或亲颊。总之,我们不采取主动。

  拥抱,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都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与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告别

  握手告别和挥手告别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规手势。

  采用握手告别手势时(见“握手”),一般正确的做法是由客人先伸手。

  采用挥手告别手势的正确做法是:身体站直,不要摇晃和走动;目视对方,不要东张西望,眼看别处;可用右手,也可双手并用,不要只用左手挥动;手臂尽力向上前伸,不要伸得太低或过分弯曲;掌心向外,指尖朝上,手臂向左右挥动;用双手道别,两手同时由外侧向内侧挥动,不要上下摇动或举而不动。

  称呼

  称呼是指人们在正常交往应酬中,彼此之中所采用的称谓语。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准确、合乎常规。正确恰当的称呼,体现了对对方的尊敬或亲密程度,同时也反映了自身的文化素质。

  对自己的亲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称谓称呼,但有时为了表示亲切,不必拘泥于称谓的标准。如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都可称为“爸爸”、“妈妈”。亲家之间为了表示亲密、不见外,也可按小辈的称呼来称呼对方。但对外人称呼自己的亲属,要用谦称。称自己长辈和年龄大于自己的亲属,可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称辈分低的或年轻小于自己的亲属,可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子”等。至于在称自己的子女,可称“小儿”、“小女”。

  称呼他人的亲属,要用敬称。一般可在称呼前加“令”字,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对其长辈,也可加“尊”字,如“尊叔”、“尊祖父”等。

  朋友、熟人间的称呼,既要亲切友好,又要不失尊意,一般可通称为“你”、“您”,或视年龄大小在姓氏前加“老”、“小”相称,如“老王”、“小李”。

  对有身份者或长者,可用“先生”相称,也可在“先生”前冠以姓氏。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可在其姓氏后加“老”或“公”,如“郭老”、“夏公”,以示尊敬。

  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表示庄重、尊敬,可按职业相称,如“老师”、“师傅”等。也可以职务、职称、学衔相称,如“周处长”、“陈经理”、“王教授”、“李博士”等。

  在社交场合,对陌生人的称呼,男子不论婚否,可统称为“先生”。女子则根据婚姻状况而定,对已婚的女子称“夫人”、“太太”或“女士”,对未婚的女子称“小姐”。如不明其婚姻状况,以称“小姐”、“女士”为宜。对教育界、文艺界新相识的人都可敬称为“老师”。

  在非正式场合或向陌生人问讯时,为表示亲近可用亲属的称谓称呼对方,如“叔叔”、“阿姨”、“老伯伯”、“老奶奶”、“阿公”、“阿婆”等。

  在我国,不论对何种职业、年龄、地位的人都可称作“同志”。但要注意,与港、澳、台地区的朋友见面时一般不用此称呼。

  自我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介绍是最常见的与他人认识、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方式。

  在社交活动中,想要结识某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此时可以向朋友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内容,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所处的场合而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在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社交场合,自己并无与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作自我介绍只是向对方表明自己身份。这样的情况只需介绍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许惠愿”,“我是蔡莉”。有时,也可对自己姓名的写法做些解释,如“我叫陈华,耳东陈,中华的华”。如因公务、工作需要与人交往,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无职务可介绍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我叫李纪龙,是搜狐公司的销售经理”;“我叫蔡涤非,在外交学院从事财务工作”。

  在社交活动中,如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记住自己,作进一步沟通与交往。自我介绍时,除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提及与对方某些熟人的关系或与对方相同的兴趣爱好。如“我叫谭赵英,是北京电视台的记者,我与您夫人是同学”;“我叫李海星,是辉成文化公司经理,我和您一样也是个球迷”。

  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员介绍自己时,还应加一些适当的谦辞和敬语。如“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王旦华,是北京大学的教师,今天向大家谈谈自己在工作研究上的一些心得,有不当得地方请给予指正”。

  进行自我介绍,要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要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联系工作时,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于处理事物时,切忌去打扰,以免尴尬。

  介绍他人

  为他人介绍是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的介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为他人介绍都是双向的,即第三者对被介绍的对方都作一番介绍。有些情况下,也可只将被介绍者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介绍。但前提是前者已知道、了解后者的身份,而后者不了解前者。

  为他人做介绍的介绍者,通常是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家庭聚会中的主人,公务交往中的礼仪专职人员,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如熟悉被介绍的双方,又应一方或双方的要求,也可充当介绍人。

  为他人作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做法要慎重自然,不要贸然行事。最好先征求一下双方的意见,以免为原来就相识者或关系不好者作介绍。介绍时,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介绍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只介绍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有时为了推荐一方给另一方,介绍时可以说明被推荐方与自己的关系,或强调其才能、成果,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的人时,要用敬辞。如“张小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查金小姐”。同时,应该礼貌地用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去指点。

  为他人介绍时,要注意顺序。应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把未婚的女子介绍给已婚的妇女,把儿童介绍给成人。

  作为被介绍者,应当表现出结识对方的热情,目视对方,除女士和年长者外,被介绍时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和会谈桌上只需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递(接)名片

  名片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前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名片的递送、接受、存放也要讲究社交礼仪。

  名片的递送。在社交场合,名片是自我介绍的简便方式。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按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一次进行,切勿跳跃式的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方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视同传单随意散发。

  名片的接受。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衔念出声来,并抬头看看对方的脸,使对方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名片的存放。接过对方的名片切不可随意摆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随便地塞在口袋里或丢在包里。应放在西服左胸的内衣袋或名片夹里,以示尊重。

  打电话

  在现代社会里,电话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掌握使用电话的技巧,讲究必要的礼仪,会使对方感受到你的亲切、热情、礼貌,从而对你的组织和个人产生好感。

  向外打电话时,应事先理清思路,把握要点,以保证通话时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电话接通后,应先进行自我介绍。如果与对方熟识,则简单介绍即可;如初次通话或互相不熟悉,介绍可以详尽一些,以使对方对自己有所了解。不作自我介绍,直截了当地发问“喂,你是谁?”是很不礼貌的。

  如果需要让对方转接或传呼某人时,应“请”字当头,注意措辞,并适时道谢。对方帮忙去找人时,听筒一般不应离开耳边,更不应与别人高声谈笑,以防受话人前来应答时却不知晓。若拨错了电话号码,也应客气地致歉,决不可一挂了之。

  与人通话时,应口齿清楚,注意停顿。重要的地方或难以理解的词语要放慢速度,适当强调或重复,直至对方明白为止。通话结束时,应道声“再见”,然后轻轻放下话筒。

  通话长度以短为佳,宁短勿长。发话人应当自觉地将每次通话的长度控制在三分钟之内。使用公用电话,身后如有人排队等候,更要自觉主动地尽快结束通话。

  接电话

  听到电话铃声后,应尽快接听,以免让对方等候时间过长。一般拿起听筒后,应先说一声问候语,然后自报家门或自我介绍,如“您好!这里是XX公司”或“您好,我是XXX”。也可直接说“您好,请说!”如果对方询问姓名、应礼貌告知。

  在倾听对方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断。通话中碰到有的情况需要查询作答时,要告诉对方,并请他等待片刻。如果需要时间较长,则可问明对方电话号码,请他挂断,待自己查明后再答复对方;如对方愿意等待,也应不时告知对方还在查找,并表示抱歉,如“请您再稍等片刻”,切忌让对方在久等中产生被遗忘的感觉。

  如果对方要找的是他人,受话人可说一声“请稍等”,并尽快帮忙传呼。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应礼貌地告诉对方,并可适当询问:“请问您有什么事要转告吗?”如果对方要求传话,则应记下对方的姓名、电话号码、事情和接话时间,记下的留言应尽可能复述一遍,并尽快交给当事人。

  代接电话,不要向发话人过分详细地询问其背景,以免别人为难、不悦。如发话人要求转达某事给某人,切勿随意扩散,辜负别人的信任。

  接到打错了的话,态度要友好,应礼貌地告诉对方,这里不是您要找的单位和号码,请他重拨,不应不加解释地将电话挂断。

  通话完毕后,应道声“再见”。不可在对方话音未落时就挂断电话。与尊长者通电话,应待对方挂机后再挂。

  行礼

  行鞠躬礼

  鞠躬礼是人们在生活中对别人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既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也适用于一般的社交场合。在一般的社交场合,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下级对上级、表演者对观众等都可行鞠躬礼。领奖人上台领奖时,向授奖者及全体与会者鞠躬行礼;演员谢幕时,对观众的掌声常以鞠躬致谢;演讲者也用鞠躬来表示对听众的敬意。行鞠躬礼时,须脱帽,呈立正姿势,脸带笑容,目视受礼者。男士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然后上身前倾弯腰,下弯的幅度可根据施礼对象的场合决定鞠躬的度数。一般60度,而90度大鞠躬常用于特殊情况。

  鞠躬礼在东亚一些国家较为盛行,如日本、朝鲜等。所以,在接待这些国家的外宾时,可以行鞠躬礼致意。行鞠躬礼一般有三项礼仪准则;受鞠躬应还以鞠躬礼;地位较低的人要先鞠躬;地位较低的人鞠躬要相对深一些。

  行合十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属佛教礼节,通行于印度和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傣族聚居区也用合十礼。行礼时,两掌合拢于胸前,十指并拢向上,掌尖和鼻尖基本齐平,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神情安详、严肃。

  合十礼又可分为跪合十礼、蹲合十礼、站合十礼三类。跪合十礼适用于佛教徒拜佛祖或僧侣的场合,行礼时右腿跪地,双手合掌于两眉中间,头部微俯,以表恭敬虔诚;蹲合十礼是盛行佛教国家的人拜见父母或师长时所用的礼节,行礼时身体下蹲,将合十的掌尖举至两眉间,以示尊敬;站合十礼是信奉佛教的国家平民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相见,或公务人员拜见长官时所用的礼节,行礼时端正站立,将合十的掌尖置于胸部和口部,以示敬意。行合十礼时,可以问候对方或口颂祝词。

  因佛教中不兴握手,所以在我国,一般非佛教徒对僧人施礼,也以行站合十礼为宜。

  点头致意

  面带微笑,目视对方,微微点头,以示对人礼貌。点头致意往往可伴以相关的问候辞。适用于比较随便的场合,如有时在路上行走或在公共场所与同事、朋友相遇、无须驻足交谈时;或是自己正在忙碌,无暇分身相迎时;或是在社交场合对一面之交的朋友,都可行“点头礼”致意。

  拱手致意

  拱手致意在我国是一种民间传统的会面礼,是人们表示祝贺、祝愿的一种施礼方式。其姿势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通常为左手握空拳,右手抱左手,拱手齐眉,上下略摆动几下。

  在我国,拱手致意通常用于以下场合:

  每逢重大节日,如春节等,邻居、朋友、同事见面时,常拱手为礼,以表祝愿;为欢庆节日而召开的团拜会上,大家欢聚一堂,相互祝愿,常以拱手致意。

  婚礼、生日、庆功等喜庆场合,来宾也可以拱手致意的方式向当事人表示祝贺。

  双方告别,互道珍重时可用拱手礼;有时向对方表示歉意,也可用拱手表示。

  拱手致意时,往往与寒喧语同时进行,如“恭喜、恭喜”、“久仰、久仰”、“请多多关照”、“节日快乐”、“后会有期”,等等。

  致谢

  关心、帮助有大有小,人们往往对大的关心、帮助会感激不尽,而常会忽略对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细小帮助表示感谢。当有人为你递上一杯水、在街上为你指了路、捡起你掉下的东西时,你都应该向人及时表示谢意,对别人说声“谢谢”,这意味着你对别人提供的帮助表示肯定,是一种礼貌的行为。

  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口头致谢、书面致谢、电话致谢或由他人转达谢意,等等。口头致谢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感谢方式,如果别人帮你解决了一些困难,表达感谢的语气要加重些,只有“谢谢”两字还不够。如“真得好好谢谢你,你帮我解决了一个难题”;“多亏你帮忙,不然我可没办法了。”因为口头致谢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使用,所以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向人致谢不只是礼节上的客套,应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态度要真诚。说话时,微笑着目视对方,还可以和对方手拉手,要让对方真切地体会他所提供帮助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时,向人真诚的致谢,有助于形成的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致歉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时会因某种原因打扰别人、影响别人,或是给别人带来某种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均应向人表示歉意。

  表示歉意的词语通常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打扰了”、“给您添麻烦了”,等等。道歉能使人与人之间即将产生冲突的气氛缓和下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化干戈为玉帛。

  向人表示歉意时,首先要面对事实。道歉并非耻辱,而是一个人襟怀坦白、深明事理、真挚诚恳和具有勇气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所以道歉时决不能遮遮掩掩、扭扭捏捏,而应真心实意地表达歉意。

  其次,要注意方式。如:因一些小事打扰别人或引起别人不快,应马上道歉;损坏别人的东西要主动提出赔偿。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误会或产生口角纠纷,事后感到自己有错,可以说一些婉转的话表示歉意,如“前些日子我误会了你,请不要放在心上”;“我太冲动了,你不要介意”。有时,通过主动打招呼,邀对方一起娱乐,也可达到既表示了歉意也不失面子的效果。除了直接表达歉意外,还可以通过书信、第三者转达等方式向人道歉。这样同样可达到道歉的目的,又可免去一些难堪的局面。

  有些过失是可用口头表示歉意并能奏效的,但有些过失不仅需要口头向对方表示歉意,而且还需要有改正过失的行动。因为改正过失的行动往往是最真诚、最有力、最实际的道歉。

  作客、待客礼节

  作客礼节

  作客拜访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际形式,也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客拜访要选择一个对方方便的时间。一般可在假日的下午或平时晚饭后,要避免在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登门造访。拜访前,应尽可能事先告知,约定一个时间,以免扑空或打乱对方的日程安排。约定时间后,不能轻易失约或迟到。如因特殊情况下不能前去,一定要设法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拜访时,应先轻轻敲门或按门铃,当有人应声允许进入或出来迎接时方可入内。敲门不宜太重或太急,一般轻敲两三下即可。切不可不打招呼擅自闯入,即使门开着,也要敲门或以其他方式告知主人有客来访。

  进门后,拜访者随身带来的外套、雨具等物品应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不可随意乱放。对室内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应主动打招呼。如果你带孩子或其他人来,要介绍给主人,并教孩子如何称呼。主人端上茶来,应从座位上欠身,双手捧接,并表示感谢。吸烟者应在主人吸烟或征得主任同意后,方可吸烟。和主人交谈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有要事必须要与主人商量或向对方请教时,应尽快表明来意,不要东拉西扯,浪费时间。

  离开时要主动告别,如果主人出门相送,拜访人应请主人留步并道谢,热情说声“再见”。

  待客礼节

  有客人来访,如果是事先约定的,就应做好迎客的各种准备。如仪表仪容、居室卫生、招待客人用的茶具与烟具,以及水果、点心等。如果客人不期而至,也应尽快整理一下房间、客厅,并对客人表示歉意。

  待客人坐下后,应为其敬茶、递烟或端上其他食品。上茶时,一般应用双手,一手执杯柄,一手托杯底。用手指捏住杯口边缘向客人敬茶,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与客人交谈时,如果家人不便参与,则应尽量回避,如无条件回避,就不要随便插话。交谈时,应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者频频看表,更不可将客人撇在一边,只顾自己看电视或做家务。客人来访时,恰逢你有急事要办,如果时间不长,则不妨向客人说明情况,让客人稍等片刻,并委托家中其他人作培,或拿出一些报刊杂志给客人浏览。如无暇接待火药外出,可向客人致歉,另约时间。

  有时客人带来礼物相赠,主人应做出反映,如表示谢意,或谢绝馈赠,也可相应地回赠礼物。

  客人要走时,主人应等客人起身后再相送。对于年长的客人、稀客等,主人应送到大门口,然后握手道别,目送客人离去。如果送至电梯口,则要等客人进入电梯,在电梯关门后再离开。

  签名题字、赠言、赠礼、送鲜花、送贺卡

  签名题字

  在公务往来于私人交际中,我们时常需要签名或题字。从礼仪上讲,为别人签名或题字与请人签名或题字时,都有一些注意事项的。

  为别人签名或题字时,首先要正确选择书写工具,最好选择毛笔、钢笔或签字笔,忌用铅笔或圆珠笔。以钢笔为他人签名或题字时,勿用红色、紫色、绿色等彩色墨水。

  其次是书写认真。替别人签名或题字,应在对方指定之处书写。在签名或题字时,应一笔一画,字迹清晰,不要大笔一挥而就,字迹潦草难辨。

  最后,要牢记讲究礼貌。为他人签名或题字后,应将签名或题字本捧交对方。多人签名或题字时,应遵守一定的顺序。请人签名或题字时,则应注意两点:一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使双方都方便、都愉快,不可让人勉为其难。二是在签名或题字时要维护秩序,排队等候,不要起哄插队。

  赠言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需要为亲朋好友书写留言赠别之言,这就是赠言。

  古人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为他人书写赠言时,对其具体内容有必要加以字斟句酌。具体来说,要注意:第一,赠言要感情真挚。替人书写赠言,切忌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只有情真意切的赠言,才具纪念意义,才会受到受赠者的重视。第二,赠言要高雅脱俗。为他人书写赠言应推陈出新,独具特色,但也要避免消极颓废、庸俗无聊、取笑他人的内容出现。第三,赠言要形式灵活。赠言的具体形式可灵活多样,采取格言式、对联式、诗歌式、书画式、对话式匀可。但要内容充实,言之有物,避免千人一面,枯燥乏味。

  赠礼

  赠送礼品是通行的社交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在我国,如遇上亲友婚嫁、生儿添女、乔迁新居等,一般都送在佳期之前,忌在事后补送。

  礼品的轻重,一般应以对方能愉快接受为度。对于相知较深并了解其品味的朋友,送礼品宜投其所好。

  赠送礼品时,应考虑馈赠的场合和用途。如果是对方邀请你吃便饭,可以买些水果或鲜花为礼;如果是参加亲友的婚礼,就可以选择富有纪念意义或实用的礼品。

  选择礼品时,应考虑彼此关系的亲疏和受礼人的情况。比较亲密的,可以送贵重一些,或送对方需要的生活用品;比较疏远的不宜送贵重的礼品,否则,可能会使对方产生不安的想法,或引起“重礼之下,必有所求”的猜测。对家境差一些的,礼品要实惠;对经济条件好的,礼品要精巧;对恋人,礼品要有纪念性;对老人、礼品要有实用性。总之,赠送礼品应本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情义重”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决不要为走后门、拉关系去送厚礼。其实,选择礼品在符合时尚的前提下,贵在精心构思、富于创意,并不在于礼品的经济价值,因为赠送有意义的、有独创性的礼品,会让受赠者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感觉。选择礼品时,还应注意对方的忌讳,如在送结婚礼物或老人生日礼物时,不宜送钟,以避谐音“送终”之忌。

  赠送的礼品,要用礼品纸包装,以便与礼品协调起来。礼品一般是随身带去,当面赠送,送礼时,要自然真诚,不要把礼品随便往桌上一放,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送鲜花

  鲜花常作为友谊、幸福、爱情与和平的象征。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往往以送鲜花的方式表示敬意和礼节。

  在我国,往往按季节送鲜花。如:梅花是春的大使,荷花系夏的伴侣,菊花为秋之娇客,水仙乃冬之仙女。康乃馨被视为母亲花,用于母亲节、教师节及传统节日;剑兰被视为应宾花,用于清点;参加婚礼可送并蒂莲,祝愿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亲友生日,可以康乃馨、玫瑰花组成的花束相送;如年轻人生日,可送石榴、杜娟、象牙红,意含火红年华、前程似锦。清明扫墓,为寄托思念可送一支白色或红色康乃馨。看望长辈,送长春花,表示健康长寿;送水仙,表示吉祥;送兰花,表示正气长存;送桃花,表示长寿幸福,而白色、紫色的菊花常用于葬礼。送花时讲究单数(13作为凶兆除外),如送一支鲜花表示“一见钟情”,送11”支的寓意是“一心一意”。

  送花也有禁忌。探望病人时,不宜送菊花、白色花和香味较浓的花。在国际交往中,要注意保持花束的整洁、鲜艳,送给西方人忌用菊花、杜娟花、石竹花和黄色花朵。在日本,也忌送荷花,因为荷花在日本表示死亡。在中国,喜庆活动送花要送双花,寓意“好事成双”;殡葬仪式则送单数,以免“祸不单行”。但广东、海南以及港、澳、台地区,忌“4”支花送人,因“4”的发音与“死”相近。另外,也不送茉莉花、梅花,因茉莉、梅花谐音“没利”、“霉”,送人会引起反感。

  送贺卡

  贺卡是一种美丽、小巧、精致的工艺品,也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高雅的小礼品。贺卡可以到商店购买,但是如果自己亲手制作则更富有意味和情趣。亲友、同学、同事、朋友之间赠送一张小贺卡,卡上的赠言能沟通彼此的情怀,而贺卡本身也表达了对他人的情深厚意。送贺卡的对象可以是老师、长辈、小辈、情侣、伉俪、朋友、同学、业务联系对象。一般来说,送贺卡不需要特别的理由。通常送贺卡是表达人们对信念、节日的祝愿(比如中国人在元旦和春节前夕互送,学生在教师节送给老师),对某人生日的祝贺,对长辈的问候,对小辈的勉励,对情侣伉俪爱慕、思念、离别的抒怀,对朋友、同学、同事的联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俊茂)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