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 > 奥运活动 > CCTV-《同一个梦想》 > 《同一个梦想》内容
CCTV《同一个梦想》第十一集 北京圆梦(上部)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8月07日02:01 搜狐体育
我来说两句1909年前的那个春天,刚刚从欧洲考察归来的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回到天津,在一个田径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他用幻灯机给大学生们放映了第4届伦敦奥运会的照片。
不久,这些受到震动与启发的学生投书《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这三个问题同样缠绕着满怀报国之志的张伯苓。
1895年,大清帝国新式陆军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他们决定放弃武术,请德国人担任部队的军操教练。
自晚清起,中国一度掀起了“军国民体育”,也就是军事体育的热潮。
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不约而同地提出“强兵、强种、强国”的思想,“体育救国论”一时成为社会舆论的共识。
当20世纪初叶变革之风吹遍的时候,帝国的皇城北京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1913年2月,张伯苓和菲律宾体育协会、日本青年会共同发起组织了远东业余运动协会和远东运动会,这也是第一个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和赛事,曾被称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它和西亚运动会一起成为亚运会的雏形。
刘长春,历经磨难参赛的刘长春不畏日军的威逼利诱,带着全中国人民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决心,走进洛杉矶奥运赛场。
天津青年提出的“奥运三问”中的第一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算是有了一个答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随着这个崭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人民的体育热情和竞技水平日益高涨。
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新中国紧急组成的40人代表团赶到赫尔辛基,只有吴传玉赶上了第二天举行的男子
由于国际奥委会坚持“两个中国”,1958年,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被中断。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立场,得到了包括大多数国际奥委会委员在内的国际正义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广东举重运动员陈镜开、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星光闪耀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成为所有中国人圆梦的地方。
从许海峰的“零的突破”到女排姑娘的“三连冠”,第一次全面出征奥运的中国运动员一共夺取了15枚金牌,名列洛杉矶奥运会金牌榜第4位。
在天津学生提出“奥运三问”的76年以后,新中国回答了第2个问题,“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金牌?”
(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