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奥运评论
白岩松:中国人心态早转变 将不再迷恋金牌数字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8月15日22:46 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讯 我知道,面对奥运会,我们对金牌的数量很敏感,这里当然不排除好面子的因素。比如怎样排序对我们有利我们就用什么样的方式,论金牌数量,雅典咱们第二,所以就这么排了;可如果按奖牌数量,咱们排第三,而且和第二的俄罗斯差不少,所以,我们没按奖牌数量排序。
这种迷恋数字的心理有着几十年的传统,想当年七十年代末,中国百废待兴,急于在体育上证明一下自己,当时的亚运会,在印度新德里,咱们第一次成为金牌第一,于是大书特书;而巧的是,同一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歌又改回到《义勇军进行曲》。这两者之间当然是巧合,但我不愿把它当成巧合,金牌的数量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情结,它与国歌有关,与“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有关,与“前进前进”有关,只是与体育的关系,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大。
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心态早变了,我固执地相信:北京奥运,将是最后一届中国人迷恋金牌数字的奥运会;之后,恐怕各取所需,挑自己喜欢的关心,中国人的自信已经不需要用数字来证明。
又或者,这种自信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刘翔这一块金牌,如果用其它几块影响力不大的项目金牌换,估计好多人会同意,因为这其中,人们明白――质量高于数量。
还有,在雅典奥运会上,当时的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记者招待会上的一句话让我嗅出了一种新的味道。他说:“今后我们也要重视老百姓喜欢的热门项目。”
那一刻,我想起了足球、篮球、田径和游泳;当然我也想到,或许,对金牌数字的迷恋、对数字的追求,在体育总局内部,已经开始轻轻地颠覆了。
前几天,我采访现任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他也明确谈到:“一定要在老百姓喜欢的项目上下大气力,也许这些项目不能拿金牌,但能不能打几场荡气回肠的球(又让我想到足球篮球),哪怕是输也要输得悲壮!”这番话,我想不会是肖天的个人即兴之作,背后有大背景或转折。
的确,数字的迷恋是一种心不平气不和的必然结果,时代发展到今天,面对北京奥运,我们能不能开始告别这数字的狂欢,去追求质的飞跃呢?那才是一个强国或大国的该作之为。
说点儿冷话系列之一:北京奥运会 我们该当什么样的东道主?
说点儿冷话系列之二:白岩松:虽有悠久中华文明 奥运仍不可热情过度
说点儿冷话系列之三:白岩松:报名人数超高 志愿者是否真准备好了?
(责任编辑: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