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下午1时30分将有降雨,工人体育场下午3时的风向是……”这种精细气象预报将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出现。
天气和奥运比赛紧密相关
“日常的天气预报是一个平均的概念,实质上每个地方的温度、风力、降水量都是不同的,城东区出太阳可能西区正在下雨。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介绍说,在常规气象服务中,一般只告诉老百姓会不会下雨,而不会说几点几分会下雨,而奥运气象服务禁用“降水概率”等模糊词语,必须说清楚到底是几点几分下雨,并具体到某个奥运比赛场馆。
奥运会期间天气预报将是全程精细、精准的72小时预报,必须滚动地提供每3小时场馆天气预报,包括温、压、湿、风。这是以前奥运会所不能达到的气象预报水平。
气象与奥运息息相关。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上,气象预报帆板决赛赛场有4级风,我国教练员从其它途径获得了赛场有5级以上风的预报信息,于是派出一位重量级队员。比赛开始不久,海面上刮起了5—6级风,体重轻的选手压不住舷,风一大帆板就容易左右摇摆,而重量级运动员则占据了“天时”。
对于奥运赛事的一些项目来说,射箭比赛有侧风、逆风、顺风的要求;网球比赛如遇降水,就要延期;马术运动对空气的温度、湿度要求很高;气温可以让马拉松运动员成绩落下10分钟……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一位官员在回答什么是悉尼奥运会成功的关键因素时,连说了三声“天气”。
期待气象预报“雨前送信” 2008年8月8日至9月上旬的奥运期间,北京地区正值汛期,平均3天就有一次降雨、每4天就可能发生一次雷暴,发生暴雨、大风、高温闷热等灾害性天气的概率较高。如果不能依据及时、准确的“临近气象预报”对赛事场地、比赛时间作出调整,会对室外赛事的正常进行、运动员发挥水平带来不利影响。这种时候,组委会期待“临近气象预报”雨前送信。
宋连春说,根据奥运会期间气象服务的特殊需求,我国已在北京、青岛等地区增设自动观测气象站238个,一些特殊赛事场地甚至可以测量多达20个指标;对卫星云图、大气环流以及高空气压等情况都能进行观测并记录,并将数据每6分钟一次实时传输到预报部门,给预报员以科学的预报依据;两颗气象卫星能全天候连续监视获取地球空间环境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并将以往每小时一张卫星云图图片的频率提高到15分钟一张图片。根据这些参数,气象专家及时分析,滚动订正。
(责任编辑:严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