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满城尽是"抱抱团" 特奥会展现非一般的情感交流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10月08日17:55 解放军报

我来说两句
  “拥抱”可说是特奥会赛场上最常见、最温馨的身体语言。

  这两天,记者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运动员完成了比赛,不管胜负如何,总有教练、家长或志愿者张开双臂,拥他(她)入怀,表示祝贺。如果一位运动员因为紧张或者羞怯不敢上场比赛了,身穿橙色T恤的志愿者就用双手环抱着他(她)的肩膀,在耳边轻声细语地说上一些鼓励的话。
看台上,素不相识的家长们也会拥抱在一起,为孩子们的勇敢表现欢呼雀跃。

  在一刹那,似乎所有的陌生、隔阂都烟消云散,平等、包容、接受的特奥精神扩展为所有人的生活原则。首次走进发展中国家的特奥会给人们提了一个建议:不妨在生活中增加一些拥抱。

  在举行特奥体操比赛的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一位加拿大的运动员结束比赛,张开双臂向台下的志愿者跑过去;志愿者也伸出手去,一把将他揽入怀中。一位在一旁观赛的保安深受感动,同时有些自责:“为什么以前,我们伸不出手?”

  “伸不出手”的原因,一是跟生活方式和文化有关。正如易中天分析的,喜欢群居的中国人习惯于把交往的圈子限定在“圈子内部”,见面作揖,是一个圆,甚至是向自己靠拢;而崇尚个体交往的西方人则把手伸向对方,于是握手,甚至拥抱。

  另一个原因,恐怕是现代生活的特点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乃至防备。正如一条流传甚广的短信所说: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发言越来越多,真话越来越少;麻木越来越多,感动越来越少;怀疑越来越多,信任越来越少……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常有些青年人聚在一起,举着牌子,在街上向路过的陌生人索要一个拥抱,或者给予一个拥抱。人们把他们称作“抱抱团”。“抱抱团”受到了众人的质疑,但也引发了人们对现代人际交往的反思:为什么看似简单的一个拥抱动作,在生活中会变得如此稀缺与艰难?

  记者发现,特奥运动员们彼此以及他们与志愿者之间,语言的交流其实很困难,但一个拥抱却能够取代千言万语,让双方心灵相通。

  无论是握手,还是拥抱,或者问候,或者加油,在特奥赛场上,满眼尽是“抱抱团”。礼仪的背后,是真挚的情感交流。

  我们应该向特奥运动员多学些“拥抱”。

(责任编辑:十七)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