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在创作中。
蒋升平摄
近期,一本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往事丹青》热销,持续占据排行榜的榜首。该书来头不小:黄永玉亲笔写序言,黄苗子题写书名。作者陈岩,是中国书画鉴赏界的翘楚。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浸泡40多年,几乎跟当代艺术大师都有密切交往的陈岩,对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北京举办奥运会感到幸运,他说,这将是振兴民族文化艺术千载难逢的契机。深秋的一个夜晚,京郊陈岩的画室,这位65岁的著名书画鉴赏家向记者悠悠地讲述他的丹青往事以及对奥运的期盼。
尽将往事付丹青
一个人从事什么行当,说来有很大的偶然性。高中毕业的陈岩,因喜欢画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进入文物商店(古玩行)的学徒,学习古玩字画的鉴定与收购。自从1962年入行到现在,40多年的光阴和中国的文物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陈岩任宝古斋经理多年,交游的全是启功、黄胄、黄永玉、范曾等书画家。他的回忆录《往事丹青》讲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美术界的逸闻趣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文物行业的风雨历程。
分配到文物商店的陈岩与师傅们——解放前琉璃厂的掌柜们(资本家、小业主)之间,虽然分属师徒关系,但在陈岩的经历中,一是当时师傅太多,北京市文物商店的总人数为108人,号称“一百单八将”,其中大部分是古玩行的业主,都是在古玩各个行当上的鉴定高手,文物商店就有陶瓷、青铜鉴定专家24人,书画鉴定专家21人,碑帖鉴定专家9人。有一天,陈岩跟着其中一位曹师傅(特长瓷器和杂项)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宜兴制壶名手杨彭年的“河洛图盘”物件。这是陈岩第一次旁观古董买卖的全过程,自此,开始了古玩行当的熏陶与磨练。
改革开放以后,陈岩参与了几乎所有的书画行业“复兴”的大事:利用与不少画家的关系,开拓新画业务,做《宝古斋》画刊,还参与了1994年初的嘉德首次书画拍卖,参与画家黄胄的炎黄艺术馆筹建,为黄永玉筹办画室,与画家范曾的交往……可以说,他是近30年书画行业的见证人。
东西文化相辉映
从事书画鉴赏一辈子的陈岩,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知中国艺术美的所在。“现在书画界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老拿西方艺术审美的标准来看中国艺术。实际上,东西方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审美标准,比如,中国国画是线条美笔墨美,西方油画基本不会出现线条。拿西方的鉴赏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国画,这是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啊。”
陈岩告诉记者:“奥运会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这是人类普遍意义的追求。艺术美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虽然东西方艺术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美,但它们可以相互辉映,共同照耀人类精神的殿堂。”
陈岩在老一代艺术家圈子中间的名气不小,人缘也很好。他向我介绍其中的“秘诀”:第一,文物鉴赏这个行业很严格,进入这行门槛很难。他书中记载有两次培训,一次是1963年文物商店召开的文物鉴定训练班,一次是1981年国家文物局开办的全国书画鉴定提高班,两次培训班师资力量之雄厚,堪称一时之选。书法家启功,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瓷器鉴定专家徐震伯、孙会元,美术史家张安治,绘画大师、鉴定家谢稚柳等人,自此,新中国一代古玩学徒终于毕业。第二,陈岩在几十年书画鉴定生涯中,深知此行业的复杂与深奥,始终不断学习。
“说起陈岩,朋友们都透彻地明白他,一个人活到60岁,天真得像5岁娃娃,满嘴的科学数据,天文地理无一不侃……我的这位比我小20岁的朋友要出书了,他的见识和经历再写10倍于此的书也不嫌多,有的是用不完的材料。(在他的书里)我总觉得任他写别人写得如何有趣和有价值,在朋友的眼光中,都没有陈岩他本人有趣和有价值……”这是在《往事丹青》的序言中,黄永玉对陈岩的评价。
对于陈岩而言,目前最大的愿望是,能亲眼看上一场奥运比赛;在奥运会期间组织一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展,让国外客人领略东方艺术的魅力。
(责任编辑:dis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