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一些西方媒体、组织变得特别躁动,特别地“关心”中国,这种“关心”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试图在中国的大地上,找到能令人兴奋的奥运话题,而无需在意这个话题的真实性、逻辑性,只要能让人兴奋就行。
但这些自娱自乐的谎言,终究不能蒙蔽真相。
关键词
斯皮尔伯格辞职
其实,斯皮尔伯格的退出早有先兆。去年3月28日,美国好莱坞女演员米亚·法罗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就达尔富尔问题指责中国,并号召通过抵制北京奥运会向中国施加压力。在文章中,她特别谴责了斯皮尔伯格,认为如果他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艺术顾问,那就是帮助中国借奥运会美化自身形象。
在法罗发表这篇文章的第4天,这位导演迫于舆论的压力,提出了“要求中国政府行使其在达尔富尔的影响力”的要求。
“这些非政府组织有着深刻的政府和公司背景,他们打着人权的幌子,却对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发展心怀不满。”中国社会科学院非洲所研究员刘乃亚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很多连达尔富尔都没去过。”
关键词
北京奥运空气质量
2008年1月2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由于担心北京的天气问题,美国的长跑运动员已经开始尝试使用面具。在过去的奥运会中,选手们一般会提前10天到达主办城市,而由于担心北京的天气情况,一些运动员决定在开幕式前72小时再来到中国。另外,已有至少20个国家,包括英国、瑞典、德国和巴西,准备在日本进行赛前训练;荷兰、瑞士等15个国家则选择韩国进行赛前训练。至于美国田径运动员,他们的选择是在大连,而非北京。
西文媒体炒作北京空气质量起源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在接受美国CNN采访时表示,北京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过高,一些格外需要耐力的项目,如长跑和自行车,可能会被推迟或改到另一天。随后国际奥运会进一步指出,对于这些项目,可能会推迟几个小时,而非几天。
事实上,在2007年10月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已经进行了澄清。他在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第九次全会时表示,北京空气质量测试赛时已达标,奥运比赛因空气延迟的风险几乎不存在。
(责任编辑:严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