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上海用专业和爱心筹备特奥 智障人士成舞台主角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10月02日21:51 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上海10月2日奥运专电   素以经济发展的成就为人称道的上海,正向全世界的智障人士播撒爱心和希望;开放而自信的中国,正向世界展示人权事业建设的伟大成果。

    2日晚,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隆重开幕,来自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特奥运动员、教练员共聚在黄浦江畔。这是世界特奥会40年来首次走进发展中国家、走进亚洲、走进中国。

    特奥运动为文明、和谐写下注解

    作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内容,“特奥会”自诞生之初,就有着浓浓的人文意味。

    1962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妹尤妮丝·肯尼迪冲破社会的偏见,在报纸上公开了家里“有个智障妹妹”的秘密。她还惊讶地发现,智障人士的体育运动能力超过许多人的想像。1968年,尤妮丝·肯尼迪在美国芝加哥发起、举办了第一届特奥会。运动会上,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1000多名智障人士在观众惊讶的眼光和欢呼声中自信地展示着运动能力和才艺。

    从此,“在凄凉苦痛的沼泽里,有光闪耀,有光进入”。借助肯尼迪家族的声誉,特奥会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到今年上海特奥会,参赛代表团已达160多个,运动员达7200多人。

    特奥会和奥运会、残奥会被称为三大奥运系列赛事,但与后二者相比,特奥会有其不同之处:一是参赛对象不同。参赛者都是年龄在8周岁以上、智商在70以下的智障人士。二是比赛目的不同。它不仅强调竞技和竞争的结果,更注重参与和融合的过程。三是比赛规则不同。它以智力等级安排比赛组别,人人有奖,充分营造平等参与、共享欢乐的氛围。

    到2007年上海特奥会,夏季特奥会以每4年一届的速度举办了12届。前十届均在美国举办,第十一届在爱尔兰举办,第十二届就是上海特奥会。

    特奥会给智障人士带来了什么?上海一名智障人士徐闯,几年之内从一个备受歧视、连话都说不好的弱者,成长为家喻户晓、受人赞誉的小明星,如今已在一家著名外企工作。母亲鲍美琴说,特奥运动鼓励了智障人士勇敢地去“闯”人生之路。

    上海:用专业和爱心筹备特奥会

    2002年,上海成功申办2007年第12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上海有条不紊地推进特奥会筹备工作。

    上海承办过多项国际大赛,但筹备特奥会,既考验硬件标准与专业程度,更考验上海这座城市的爱心。

    时间证明:举办国际大赛,中国及上海的效率和质量是经得起考验的。经过5年筹备,上海全市19个区县的30个比赛场馆全部通过验收,96家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和1800多户居民家庭参与接待特奥运动员,37家定点医院开辟运动员就诊的“绿色通道”,4万多名志愿者培训上岗……

    上海普陀区悦苗残疾人寄养园的园长吴忠伟还感受到了另一种变化。2003年,寄养园刚办起来时,收留了70多名智障人士。小区个别居民觉得这些人“有损小区形象”,曾一度逼物业公司出面让寄养园迁走。如今,居民的态度已完全转变,每周都会有人三三两两地前来探望这里的智障人士,并带来礼物和问候。“短短几年之内,人们对智障人士的看法大变,”吴忠伟说,“再也没有人要求把寄养园搬走了”。

    观念在改变,心胸在扩展,爱心在呈现,最近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民对特奥会的知晓率已达92%,“特奥”已成为上海这座永远不乏创新的城市中最流行的词汇之一。

    看智障人士成为城市舞台的主角

    9月29日,来自丹麦的特奥运动员皮尔内尔在上海静安寺社区参加活动时一看到了保龄球,她就迫不及待地和队友来了一局比赛。在本届特奥会上,她正要参加保龄球比赛。“我们的队员都对比赛跃跃欲试了。”丹麦特奥代表团团长马勒内说。

    从10月3日到10日,本届特奥会将全面展开所有的比赛项目。7000多名特奥运动员将在遍布上海19个区县的30个场馆进行游泳、田径、足球、保龄球、排球等21项比赛,并参与、观看板球、龙舟、舞龙舞狮及机能活动等四个表演项目。此外,还将举行国际论坛、运动员健康计划、全球家庭论坛、全球青少年峰会等非体育项目和各项融合活动。

    世界将把眼光投向中国,投向上海,而智障人士将成为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主角。人们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们,同时热切期待、感受着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展现的人性光辉。(完)2007/10/02 21:47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邓鑫鑫)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