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北京奥运之路 > 新中国体育崛起 > 新中国体育崛起资料

新中国体育青铜时代回溯:全民体育的火红青春

  全民体育时代的火红青春

  ★ 本刊记者/孙冉(发自上海)

    

  《女篮5号》是谢晋的成名作,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电影。这部于1957年在上海拍摄的电影,浓缩了那个火红年代的激情。

  主人公田振华是女篮5号的教练,解放前他在一家企业篮球队打球,那时中国的企业队与洋人的业余队时有比赛,但胜负却掌握在一群商人的算盘中。

  年轻气盛的田振华因不满暗箱操作,而被商人们打断了腿。之后,带着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把对体育的热情,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全民体育建设中。

  徐仲巳,新中国第一代篮球国手,他与电影里的田振华有着相同的人生轨迹。

  电影中的女篮5号林小洁,有体育天赋却一心想考大学。她不能理解田振华通过体育为国争光的激情——她的想法代表了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对于体育的看法。

  但体育的冲击力迅速感染了每一个热血青年,林小洁义无返顾地冲进了呐喊的球场。

  孙晋荣,是林小洁的现实版,工人出身的她,加入了上海工人篮球队。

  到社会主义国家去参赛

  1946年的上海,各种企业赞助的中国业余体育队相当活跃。16岁的徐仲巳经常与大量拥趸挤在上海青年会的看台上,观看上海篮球联赛冠军上海华联队与洋人业余队的比赛。

  正是受了来自体育的蛊惑,徐仲巳少年时就习武强身,10岁开始接触篮球,虽然身高仅1.73米,但练得过人的弹跳力。中学参加大公队这样知名的业余篮球队,进入大同大学经济系后,又被上海大学生队相中。那时各种比赛多到几乎天天打的程度,有时周日还连打两场。虽然是学生,但时间几乎全被篮球占据。

  1951年,前苏联国家男子篮球队带着“帮助发展中国篮球”的政治任务来中国打巡回比赛——这是1949年以来,第一支到访的世界劲旅。

  中国队大比分落败,前苏联队如破竹般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接连开花。上海战之前,团中央总书记冯文彬发话了“上海争取赢一场!”比赛前,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亲临赛场举行开球仪式。此前在北京开赛时开球的是廖承志。

  上海的第一场比赛,“沪联队”输了57分。第二场由“学联队”迎战,这支平均年龄在21岁却身经百战的年轻球队,与对手一度打到平分秋色,最后以22分的差距负于对方,是与前苏联队在中国33场比赛中输得最少的一场。赛后获得多方赞誉,场上得分功臣乐嘉洲、黄柏龄、队长徐仲巳等人都被选入国家大学生代表队。

  当国内老百姓还在为恢复生产而勒紧裤腰带时,这些幸运的年轻人已经开始频频往来于捷克、罗马尼亚、东德、波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参加比赛。

  回想这些经历,已逾古稀的徐仲巳记忆犹新的不是比赛的精彩,而是开往莫斯科的俄罗斯专列上无限量供应的黄油面包和大牛排。

  在国内,伙食供应也不逊色。有政府配备的大厨专门为这些国家队运动员开伙,基本不用菜单——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无限量供应吃饱为止。

  进入国家队后,徐仲巳的身价飞涨,在学校里成了风头最劲的明星。一有比赛,校长停课去声援。毕业考试,更是在教授家里随便答份卷子就通过。

  毕业后,大同大学给了他一个体育教授助理的职位。每月薪水100元,相当于当时上海科级干部的薪资。可进了国家队,工资却变为了每月800斤小米,合人民币不到30元。徐仲巳和乐嘉洲表示抗议,被批回来,“共产党要为人民服务,岂能讨价还价?”

  不过,随即而来的全国巡回赛,拉开了精彩生活的序幕。从南方一路打到重庆,到了元帅贺龙的地盘。贺龙与运动员开座谈会,说:“我给你们讲个事情,刚才毛主席来电,要成立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要我当主任,我提了两个条件,要人要钱,都答应了!你们坐在这里的人,将来都会是我们体委的重要干部。”当时在座的,有日后的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

  1952年,中央确定体育发展的方向后,政府在体育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同年就在北京成立了中央体训班篮球队。乐嘉洲、黄柏龄、徐仲巳都在其中。当时没有合适的训练场,国家体委就特意买下天津重庆道100号的大宅院作为集训基地。

  国手们白天训练,晚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由国家体委主任贺龙亲自讲解。让队员把对这些主义和思想深入运用到篮球比赛战场上去。

  军事化与集体奖

  1956年,徐仲巳从国家队退役,正式调回上海,出任上海男篮队教练。

  这一年,却是上海邮电系统工人孙晋荣篮球生涯的开始。

  40年代的山东,读书识字闯天下对于女人来说是不本分的想法。生于山东枣庄的孙晋荣硬是抛开了三寸金莲的束缚,艰难地读完小学,进入当地的师范学院。

  她毕业时,国家还不需要那么多师范人才,孙晋荣这批人在领导的指示下纷纷转行,陆续被分配到祖国各地的公安或工厂系统。

  领导安排孙晋荣去上海的邮电系统做工人,在当时人们的印象里,上海是个大染缸,毁人的地方。但对孙晋荣来说,服从组织的安排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也许因为孙晋荣山东人的憨直和1.72米的大个子,领导安排她参与最辛苦的押运车工作——押送文件,往返在江浙和上海之间,人要跟车,一走就是两三天,极其辛苦。孙晋荣一做就是几年。

  1956年,领导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发展基层体育。邮电所很早就有自己的篮球队,但女队一直很弱。历史就这么找上了孙晋荣。

  领导找孙谈话,希望她能挑起重担,努力练出佳绩,因为她是队里最高的。孙晋荣感到身上担子很重,她觉得国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她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

  之前,孙晋荣已进了厂里培养科技骨干的授课班,犹豫之后,她还是选择了听领导的:“出佳绩”。

  进入篮球队后,孙晋荣和其他姐妹一起,脱产专门打球。球队实行军事化管理,连家都不回,住在邮电招待所。因为感觉自己被领导委以重任,孙晋荣练得比别人都更卖力。别人不练了她还接着练,别人起不来她起来练。而在进篮球队前,她根本连球都没摸过。

  一年后,因为表现出色,孙晋荣被选拔到了上海工人队,代表全上海的工人比赛。训练变得更加严格。其实那时姑娘们对于篮球到底怎么打还是懵懂,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走步和上篮,只知道跑得快跳得高,抢到球就能拿分。训练也主要针对跑、跳,加大力量训练。

  每天,孙晋荣和姐妹们都要扛几百次哑铃,四层楼的楼梯,一次跑四个来回。有的姑娘累得实在爬不动了,眼泪止不住流,但还是坚持跑完。负重练习时,每人背10公斤麻袋在大街上跑10公里。骑车路过的人看到都喊:“姑娘们你们别跑了,我用车替你们扛麻袋吧。”

  这样的训练,姑娘们腿上经常撞得青紫,孙晋荣们没往心里去。一周就周日休息,但周日往往是比赛日,各大工人俱乐部都轮流请她们去打比赛。

  那时去工人俱乐部打比赛是她们最开心的一件事,因为每场比赛对外卖2毛钱门票,赛后俱乐部会给每个运动员4块小蛋糕——这在那个年代是稀有美味。

  和工人一样,孙晋荣每月拿66块钱的工资。但她很自豪,在厂里,大家不一定知道她的名字,但说起篮球队的“大个”,人人都拍手称赞。

  孙晋荣在工人队最好的成绩是取得了华东区联赛的冠军。

  最美好的青春,孙晋荣都在球场上度过,却没有留下一张完整的单人照,都是集体照。她说,那时也想拍,可拍一张照片要6毛钱。奖状也是集体的,所以她也没有。大大小小的奖牌倒是一堆,几十年过去了,都生锈了。

  孙晋荣的丈夫是同系统男篮的,两人感情好似革命情侣,见面不谈情只谈球。平时忙于打球,见面也不多,直到1964年,孙晋荣因伤退役,才决定结婚。那一年,她30岁。

  进入60年代的新中国,50年代时全民体育的盛景越来越离人们远去。而徐仲巳和孙晋荣青春之后的人生,也似过山车般,从顶峰急速滑落。 ★

  退役后的徐仲巳与孙晋荣

  徐仲巳(1930年~)

  ● 1958年,被领导派去支援大西北,调任西安篮球队教练

  ● 1961年,被调到山东担任篮球教练。一呆18年

  ● 文革期间,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遭批斗。与省领导一起,关在牛棚

  ● 1979年,随亲属举家移民美国

  ● 1980年起,徐仲巳做起中美间国际贸易,第一笔生意就涉嫌诈骗,分文未赚却被全国通报。英名被毁,心灰意冷,入了美国籍,从此靠救济金过日

  ● 80年代后期,中国的球迷熬夜看NBA时,他在美国熬夜看国内的篮球联赛。对中国篮球的后起之秀,隔着太平洋兴致勃勃指点江山

  ● 1988年,当年国家队的队友们,留在国内的,都多少谋得一官半职。而在美国的他,每月靠领600美金勉强过活。为办理退休金,曾专程回国到山东篮协,但跑了一圈没有结果

  ● 1990年,徐仲巳加入由篮球元老组成的上海古花篮球队,参加在美加和东南亚华人地区的篮球邀请赛

  ● 2000年,徐仲巳在香港自费出版16万字的个人传记《一个篮球国手的60年经历》

  孙晋荣(1934年~)

  ● 1964年,孙晋荣退役,结婚生子

  ● 文革后,孙晋荣希望儿子能学一技之长,陆续把两个儿子都送进体校。一个踢足球,一个打排球

  ● 1980年后,两个儿子都因身体原因未能从事体育。上了大学,学的是当时热门的纺织专业

  ● 1989年,孙晋荣退休,职称是技术员

  ● 1990年后,两个儿子陆续下岗,丈夫患癌症,一家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之中

  ● 1996年,丈夫离世,孙晋荣腿疾恶化,行动不便,终日足不出户。后来因爱好国画,想上社区的老年大学,却因腿疾去不了,由邻居学完了再教她一遍,20年来,从未间断

  ● 2005年至今,四处借钱动手术,终于凑够了钱治好了左腿,但治右腿的钱却没有下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责任编辑:discover)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