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北京奥运之路 > 新中国体育崛起 > 新中国体育崛起资料

新中国体育青铜时代回溯:全民体育的火红青春

  上海样本

  从体委到体协,从学校到工厂,从军队到农村,中国人集体飞奔在体育的大路上

  ★ 本刊记者/孙冉

  西方现代体育传入中国,始于晚清的西风东渐。

随着教会和侨民纷纷进入,一些中国人前所未闻的体育项目也登陆了。

  上海是一个样本。

  19世纪末上海就有了男人的大辫子和足篮排球一起满场飞舞的壮观场面。解放后,上海也因工业发达,经济腾飞,而领先于全国的体育发展。

  解放初期,政府一方面继续发展竞技体育,另一方面加大了群众体育的发展。政府的强力介入,创造了一个至今还让很多人怀念的全民发展体育的鼎盛时代。

  那时人很单纯,生活也单调。刚解放,人们翻身做主人感觉很好,没有贫富差距,都有工作,又不是很累。单位一号召,休闲时就都去搞体育。那时有体育特长的人,特别吃香,大家都崇拜他。

  那时体育组织与妇联、工会、宣传三个部门并驾齐驱,很多工厂学校都建立了体协,便于领导。这些体协主要负责竞技体育的发展,带动职工体育开展。

  学校体育开展得很有层次,学生学习压力不像现在,大家对体育的积极性很高。1955年,上海市体委发出成立学校运动队的指示,以等级运动员为标准,保证每周2〜3次锻炼时间,并由体育教研组组织和指导运动队的训练。到同年12月,成千上百的各种运动队被组织了起来。

  后来,在众多学校运动队的基础上,产生了全市的中学生代表队。对有培养前途的体育苗子,在中学招生时,分项集中在一所学校,编在同一个班,称为体育班。并进一步把分散在各校的代表队成员,集中在一所学校学习。

  在工厂里,工会都有专门体育干部,有自己的运动队,每周比赛,工人们都去看。大企业也养运动队,行业里也有运动队,进行全国比赛。那时养一个篮球队一年少说也要几万。

  1955年,上海22个区工联所属的7333个基层,有足球队1916个,篮球队5023个,排球队895个,乒乓球队408个,工人运动队总共达11918个,锻炼小组1008个。当年全市共进行竞赛2612次,有7.6万人参加了比赛。

  至1956年5月,全市共建立7个产业体协、3395个基层体协。基层体协大大促进了职工体育的发展。1958年,职工普遍开展了广播操、生产操、太极拳锻炼。据当年统计,有61万人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达到全市工人总数的一半。

  社会上各种业余体校也办得很红火。

  自1959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学校成立,至1965年6月底,上海已形成一个由市、区、基层组成的业余训练网。第一级为市青少年体校,运动员 432人,教练员42人。第二级是10所区、2所县业余体校和市、区场馆附设体校或训练班,有4760名运动员,205名教练员。所开设的14个业余训练项目基本上与专业队对口。第三级是基层代表队,有500多个单位,3000多个运动队,近8万人。初步形成了日后国有体制层层衔接的宝塔形三级训练网络的雏形。

  1958年2月25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的“体育大跃进万人誓师大会”上,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号召全市人民,为“担当伟大而又繁重的建设任务练就强健的体质”。万人大会后,全市中等以上学校率先行动,组成了约3000名学生参加的体育宣传小分队,下工厂、里弄帮助基层开展体育活动。3月,由上海市体委发起组织了第一个全民体育活动周。活动周期间,中共市委提出“每人每天参加十分钟体育活动,争取为社会主义多工作十年”的口号。1959年,国家体委鉴于群众体育发展得这么有声势,开展了建国后的第一届全运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基本都是从业余选手中层层选拔而来。

  全民体育,在50年代发展到顶峰,60年代后,因为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政治运动的影响,逐渐走向尾声。 ★

  (感谢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院长肖焕禹对文章提供帮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责任编辑:discover)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