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冠军背后的故事,杜雷,龙清泉,陈燮霞,吴敏霞,郭文珺,奥运会,北京奥运会
  龙清泉、陈燮霞、郭文珺这些名字在奥运会之前可能很多人压根没有听说过,但是从他们拿起金牌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名字开始随处可见,也许有很多人感叹他们就此“一夜成名”。但是翻开金牌背后,有很多艰辛,很多泪水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深有体会。
  17岁的龙清泉曾经捡矿泉水瓶补贴家用,一脸沉静的新科枪神郭文珺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拿下首金的陈燮霞出身农民家庭,为了练举重家中靠借钱维持……面对这些让人禁不住鼻子一酸的艰辛往事时,他们胸前的金牌印证了那句俗语“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评论]
 17岁举重冠军龙清泉的童年
  龙清泉曾靠捡矿泉水瓶赚钱 水管当杠铃练就宝贵金牌
  龙清泉是队员中年龄最小、个头最小的学生。他年龄最小,训练十分刻苦,深受老师和教练的喜欢。当时,县体育局的业余体校条件十分简陋,没有场馆,没有举重器材。开始训练时,大家把竹管和废弃的自来水管当杠铃模仿练习。为增加重量,教练和队员想办法在竹管和自来水管里填充沙石。
   正当龙清泉在举重运动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时,家里的生意清淡,当时的肉价低到10元钱可买到3斤肉的行情,家庭收入逐渐减少。这时,龙清泉父母决定出门,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打工。为了节约开支,父母在打工的地方自己种了菜、喂了鸡,十分节俭地支撑龙清泉和全家的开支。
  在州举重基地训练学习期间,龙清泉的生活费是最低标准的180元,另加每天只有1元的零用钱。他知道父母找钱不容易,没有开口要多余的钱,而是主动打扫训练场馆,把观众扔下的饮用水瓶收集起来当废品卖;有时,龙清泉把捡废旧范围扩大到校外,得到了一点收入补贴开支缺口...[全文][评论]
 龙清泉做客搜狐:家境贫穷砍柴助家  

主持人:给我们形容一下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龙清泉:很偏僻。
主持人:周围全是山吗?
龙清泉:全是山。
主持人:出入很不方便。
龙清泉:对。
主持人:你小时候干什么活?
龙清泉:有时候会去山上砍一点柴回来...[详细][访谈视频][评论]

  家乡连线
  龙清泉父亲说:“他从来不向我们要多少多少钱,4年没有见他了,想他,如果要到省里看望他的话,去一次,怎么也要花几千块钱,作为农村人还是要考虑很多问题的”...[详细][评论]
 关注中国队首金获得者陈燮霞
  陈燮霞夺金故事:细妹苦中走来 亲情师谊记心头
  1992年,在番禺榄核村读小学三年级的陈燮霞和一个男孩被番禺业余体校的黎教练选中,进了体校训练。那时,体校每年的学费是230元,伙食费100元,另外还要给零花钱,陈父的家庭负担很沉重。当时陈家主要有十几亩地用做种甘蔗和水稻,再种些瓜菜到市场去卖,每年剩余下来的收入大约5000元至6000元,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番禺体校在市桥英东体育馆旁边,开始时父亲骑单车送她去训练,到周六就去接回来,来回也有几十里路。燮霞很懂事,一个月后就可以自己搭公共汽车、再转摩托车回家了。
   燮霞刚开始练时浑身都痛,但不敢告诉父亲,回家只是抱着奶奶哭。为了鼓励她,父亲陈细泉带她到商场给她买了一套128元的运动服。春节时,燮霞穿着伟伦体校发的平底鞋回来,希望爸爸给她买一双运动鞋,爸爸也觉得女儿穿平底鞋很难看,但家里经济实在紧张,就没答应。燮霞在伟伦体校训练期间,陈父就要借钱供她训练,前后共借了上万元...[全文][评论]
 搜狐专访陈燮霞:辉煌背后十年艰辛  

  现年25岁的陈燮霞,出身于广东番禹大坳村农民家庭。1991年7月,番禺区业余体校到大坳村挑选运动员,200多个大坳村小学生齐聚操场,教练黎炳明一下子就选中了当时年仅8岁的陈燮霞,父亲陈细泉只回应了一句话:“她能拉动大板车”。陈细泉是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种地十几亩,为省2块钱路费,他从大坳村踩20公里单车,把女儿送到番禺区体校...[详细][访谈视频][评论]

  家乡连线
  比赛前阿霞打电话要爸妈去北京看她比赛。因为怕她分心,陈细泉说不去了,拿了金牌会怎样庆祝呢,这个朴实的农村汉子想了半天说,阿霞喜欢吃虾,我们会买来跟她一起庆祝...[详细][评论]
 10米气手枪冠军郭文珺
  奥运金牌就是“寻父启事” 郭文珺道出辛酸往事
  在郭文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郭文珺跟爸爸郭京生一起生活。为了将女儿拉扯大,郭京生辞职下海做生意。被爸爸带着一起走南闯北的小文珺从小就养成了坚韧不服输的性格。
  1999年,当黄彦华带郭文珺去成都参加四城会预赛,在比赛结束后,黄彦华的妻子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在他和郭文珺去成都的当晚,郭京生到家里来郑重地请她转告:“我要出远门,女儿就交给黄教练了,请他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把她培养成人。”说完,郭京生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1999年寒假,黄彦华一连几天没见郭文珺训练,于是就去找她。一见教练,郭文珺就哭了。她告诉黄彦华,自己去找爸爸了。
   原来,郭文珺一直深信爸爸会回来找她,因此常去爸爸租的房子看。当听房东说见过一个有点像郭京生的男人在门外徘徊时,郭文珺就天天去守候。因为钥匙丢了,她只能搬梯子从窗户爬进去,这样在屋里等了一个星期,也没见到爸爸...[全文][评论]
 郭文珺夺金为寻父 曾当服装售货员  

  2004年,郭文珺突然离开军体校跑到外地打工,在一家商场卖起了服装。有媒体说,郭文珺是为了补贴家用,不得不放弃射击,养家糊口。一年之后,郭文珺自己回到了军体校,一年在商场卖服装的经历让她明白,“卖衣服这份工作好多人都能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事射击这个职业。我会打枪,我还年轻,为什么要放弃。”一年的打工生涯让她认识了社会,知道了什么是浮躁,知道了专注做事业的可贵...[详细][评论]

  家乡连线
  如果输了怎么办?郭文珺妈妈说:“我在她赛前告诉她,不管输赢,她都是我的女儿。”冠军的郭文珺背后有一个坚强的母亲,虽然她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但母亲给了她最无私的爱...[详细][评论]
 吴敏霞成功卫冕双人三米板
  吴敏霞:温馨家庭里的孝顺女儿 无悔坎坷跳水路
  吴敏霞5岁那年,小小年纪身材非常出众,父母为她选了跳水。那时候吴敏霞的家住在淮海路新乐路,14平米的小房间,家里就搭了个阁楼,阁楼上睡人,阁楼下吃饭。
  爸爸吴珏明49岁,还在上班,50岁的妈妈诸金妹已经内退。在父母眼中,吴敏霞是个孝顺女儿,她很少和父母提起伤病,往往都是伤病快好了才和妈妈讲,怕妈妈担心。
   9岁的时候,吴敏霞第一次出国比赛,那是日本大阪与上海的一次友好城市邀请赛,她用队里发的零用钱在机场免税店买了两条七星香烟,当爸爸收到这份礼物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时很激动,一下子觉得女儿没白养。”第二天,吴爸爸就把两条香烟带到单位,逢人就发,人家还以为是结婚呢,一问才知道,是9岁的女儿从日本带回来的!
  多年在外征战,吴敏霞给爸爸买了好几个剃须刀,也给妈妈买了不少化妆品,但是吴妈妈都舍不得用,“女儿是最贴心的!”...[全文][评论]
 吴敏霞四年学会减压 在家未住一月  

  四年前,当吴敏霞首次踏上奥运征程的时候,父母已悄悄为她准备好一份大礼——坐落于上海徐汇区的温暖新家。在那以前,吴敏霞一家三口在新乐路的老式居民楼里生活了十余年时间。“那时候我们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为了买这房子到处找人借钱。好多个晚上,我都因为担心筹钱、还钱的事情,在梦中突然惊醒。”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吴爸爸深深地叹了口气...[详细][评论]

  家乡连线
  屏幕上,吴敏霞的脖子上挂上了金牌,而她的父母则在电视机外挥手,吴妈妈还用手指“刮”了一下吴敏霞的面庞。“我们去看开幕式的时候她给我们打了电话,问身体好不好”...[详细][评论]
 雅典奥运10米气步枪冠军杜丽
  杜丽工资每月仍仅2千 进国家队全凭"领先一天"
   射击是一项既奢侈又受苦的运动项目,周士兵告诉搜狐体育,一杆步枪要花费人民币2万多元,运动员身穿的比赛用的皮衣需要2000块钱,每天学员打掉的子弹都需要数百元。而训练过程更是让年幼的队员们叫苦不殊,有的时候经常需要保持一个姿势好几个小时,训练中手脚抽筋更是家常便饭。
  那个时候杜丽每年练习射击的学费大约需要六七千元,但是家中母亲下岗,父亲是个老公安,每个月只有1千多块的微薄工资,这让全家感受到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好在杜丽非常懂事,她用坚持不懈的刻苦训练来回报父母的支持。
  “杜丽这孩子非常要强,只要她认准的事情,她一定会坚持做下去。为了她认定的目标,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和打击,她都不会放弃。”周士兵说,“所以我觉得她最后的成功,就在于她的不断坚持和努力”。04年成名之后的杜丽,却不像一般明星那样张扬,依然表现着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与低调,依然拿着每个月2千多块钱工资...[全文][评论]

 杜丽冲击首金失败后流下热泪  

  从雅典奥运以黑马姿态顺利射下首金,到如今在家门口期待卫冕,如此的转变让杜丽压力倍增。在赛后接受采访的时候,她表示:“在主场作战确实感觉到了压力,在场上打的时候感觉不是很清楚,决赛的时候总是静不下来。”走出了运动员通道,一拥而上的记者将杜丽围住。终于,戴着一顶帽子的她控制不住自己的委屈,用手掩住脸,痛苦地流下眼泪。这眼泪就是一种发泄的方式,将她巨大的压力释放出来...[详细][评论][组图]

  家乡连线
  杜妈妈看着女儿冲击首金失利反而释然,她说:“我们将近一个月没有和杜丽联系了,我们都能理解她的辛苦付出,今天冲击首金失败了,但下面还有一项比赛呢,她尽力了就好了”...[详细][评论]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