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志愿精神无处不在 十大志愿者事迹震撼人心(图)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3月28日14:43 搜狐体育

我来说两句



杜大卫教授在北京

  2003年,北京市政府成立ebeijing官方英文网站,从网站成立之初,杜大卫教授就作为网站的特邀教授为网站义务提供帮助。在与网站编辑往来的的信件中,他总是称自己为老杜,每次对编辑们提出的问题都是及时回答。每次网站组织的活动,他都如约参加,并穿着富于浓郁中国特色的“唐装”。

  2005年底,ebeijing举办了首届“我眼中的北京”征文比赛,杜教授作为特约顾问参与了外国人英文组稿件的评审工作,在短短的一周内就完成了200多稿件的评审,并给出了评选意见。

每一封稿件都认真地写出了评语。在11月举办的征文比赛颁奖大会上,杜教授在发言中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我热爱中国,我热爱中国文化!”在场的来宾和所有参赛选手都为之鼓舞。

  2006年,ebeijing网站开始招募外籍志愿者,杜大卫教授继续作为评审顾问参与其中,在7月份举行的志愿者启动仪式上,杜教授代表外国专家,并代表生活在北京的外籍人士表示乐意参与ebeijing网站的工作,愿意为北京服务,更期待着参与北京2008奥运会的志愿服务。他的讲话带动现场所有的人,使整个启动仪式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同年,ebeijing网站设置了Touch Beijing 外国人体验北京的视频大赛,12名选手的视频和报名资料、参赛情况都在网上公布,经过几天的观看和分析,杜教授给出了个人的评选意见,对最后综合评议选手们的情况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无论是专题建议还是稿件编辑,杜教授总是在第一时间给出答复,同时还经常为网站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3年来,ebeijing的发展蒸蒸日上,与杜教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他为网站做的这些工作从来都是义务的。

  在北京应该没有人比杜大卫教授更了解北京各个街道、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了。

  2001年底,杜教授曾经写信给北京市外办提出了对公共场所英文标识的改正意见,并表示愿意志愿为北京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挑错。2002年,北京市外办成立了市民讲外语办公室,这时,杜教授作为特邀教授直接参与其中。在他的建议下,曾经的“W.C”被改成了国际通用的“toilet”,特别是在博物馆馆展中经常出现的the function() { return this[0]; } year of Qianlong Reign(乾隆元年)被改成了能让老外明白的A.D. 1735(公元1735年)。

  有时人们会在故宫博物院里看到一个身着唐装的老外的身影,那就是老杜,他经常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到博物馆进行义务讲解工作,为的就是把中国的文化介绍给更多的外国人,让他们也了解中国文化之美。

  在北京生活了6年,杜大卫已经深深爱上了中国这片土地,他为北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基于这种感情。在2005年底,杜大卫教授获得了由北京市政府颁发的“长城友谊奖”。在08年北京奥运会前,杜大卫教授正努力为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实实在在做出自己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责任编辑:小婧子)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