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Are We Ready?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9月29日18:23 国际先驱导报
我来说两句盲道何以变“忙道”
之所以盲道变“忙道”、盲道变“陷阱”,关键还是社会对盲人的关心不够,服务存在“盲点”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梁辉发自北京 “在日常生活中关爱盲人方面,中国人要向日本人学习”。
在天津市视障者日语培训学校做学生辅导工作的 殷栏,给《国际先驱导报》讲述了他在日本的一段亲身经历:一次,他从大阪返回东京,中间要转乘新干线。当他顺着盲道行走时,感人的一幕发生了:普通列车车站的一位工作人员马上迎了上来,热情询问,并执意要扶他到新干线站台。可能是因为工作身份的限制,她不能进入新干线的车站,她因此通知新干线车站的工作人员出来帮忙。那边马上有人出来,热情扶他登上新干线列车,并打电话叮嘱东京站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人来接他下车……
日本的盲道很人性化
学校的李胜彦校长也告诉记者:“合理、人性化是日本盲人设施给他留下的印象。在日本,凡是有盲人经常出入的地方,肯定有盲道,尤其是在盲人学校、地铁站、公交车站、过街马路等公共场所,不仅有多条盲道,而且有盲文提示和语音提示。”几乎所有电车和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都设有盲人路线和电梯,电梯内有带盲文的按钮。
学校的创办者青木阳子女士,也是日本亚洲视障者教育协会会长。这位在天津生活了14年的日本盲人,对中日两国城市的盲人设施建设对比深有体会。
“别人告诉我,中国一些城市的盲道设施修得十分漂亮,颜色很明亮。”但阳子女士话锋一转说,然而,很多中国人可能并不清楚盲道的作用,经常在盲道上停放自行车或摩托车。一些盲人朋友会开玩笑说:“在中国,你千万不要走盲道,否则你非得栽跟头不可。”
中国“占道”现象很严重
只要市民留心,在人行道上大家都能看到一条铺有黄色地砖的直路,它并非装饰,而是专门为盲人使用的盲道。然而,盲道却常常成为一条不折不扣的“忙道”。
有媒体日前报道说,从北京四惠到东单之间10公里左右的盲道,被各种设备或杂物所占据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东单体育场正门摆起的花坛就不偏不倚地把盲道给堵住了。
对此,李胜彦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建设的很多盲道只是“摆设”,没有从盲人的真正需求来设计、考虑。比如说,盲道应该尽量铺成直线,但为了美观,一些盲道经常设计成弯道,并且与一些其他设施靠得过近,这很容易给盲人带来不便,甚至危险。“政府应该在盲人学校、民政局、残联、盲人按摩院等盲人经常出入的地方,铺设足够的盲道。”
让一颗心代替一双眼
除了这些“硬件”外,对比文前提到的日本人对待盲人的态度,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我们在尊重盲人等障碍人士的“软件”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
记者的一位盲人朋友曾表达过他的不满:在过马路斑马线时,由于走路速度慢,他经常会碰到司机大按汽车喇叭,甚至还开口大骂的情况。 看来,之所以盲道变“忙道”、盲道变“陷阱”,关键还是社会对盲人的关心不够,心态上存在“盲点”。
[上一页] [1] [2] [3] |
(责任编辑:dis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