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北京奥运之路 > 中国的古代体育 > 中国古代体育资料

中国古代体育大观 赛车手孔子和宋朝的女子相扑

  表演类

  体育活动与文娱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体育的特色。

  体育表演既出现在宫廷宴会上,也是民间庙会或集会中受欢迎的活动,并且几乎贯穿了中国 古代体育发展的整个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最初仅为了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原始体育活动,其娱乐性和表演性也愈来 愈明显,尤其是春秋战国以来,一些体育项目出现了娱乐化的趋势。许多富有技巧表演性、游戏性、 趣味性和艺术观赏性的体育项目相继出现,而这一发展势头在秦汉时期更得到进一步强化。最典型的 表演性活动是“百戏”。它是中国古代艺术表演、运动竞技的综合表现形式。又如蹴鞠,就有表演性 和竞赛性两种形式,其中表演性的蹴鞠,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踢控球技巧的表演,在汉画像砖石等文 物资料中,它多是以“蹴鞠舞”的形式出现,充分体现了其表演性和娱乐特质。

  女子相扑在宋朝,浪子踏青要摔跤

  中国古代角抵亦称角力、相扑,即后来的摔跤。

  殷周时期,角抵是军事训练的一个项目。周天子在挑选出征的武士时,被选者要脱衣扎腰, 裸露臂腿,进行徒手的角力比赛。战国时期,角力在军队习练的基础上,发展成一种表演性的竞赛, 秦国更正式定名“角抵”,主要作为观赏项目。

  隋唐时期,角抵十分盛行。唐代帝王也喜欢欣赏角抵,唐穆宗每三日即要不停地观看角抵百 戏。晚唐时,宫中更设有“相扑朋(摔跤队)”以供召唤表演。由于当时不少人自幼习相扑,使其逐 渐走向专业化。唐代民间亦流行相扑,现代日本相扑“裸袒相搏”的特色,正与唐代相扑一脉相传。

  

布达拉宫落成仪式壁画中的摔跤竞赛•清代
布达拉宫落成仪式壁画中的摔跤竞赛•清代

  宋代民间甚至出现了女子相扑,这种活动多在城市的大型娱乐场所“瓦肆”出现。

  明代以角抵为练兵活动之一。在民间,南方有“浪子相扑”,即清明踏青时在郊外摔跤;北 方少数民族更盛行“摔角”――二人穿厚重短衣束带相勾绊。清代帝王喜爱摔跤,特地选了摔跤好手 成立“善扑营”。

  大力士一举成名,考官职必须举鼎

  古人重视力量的训练,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举重活动。在商、周青铜时代,人们喜欢用巨大而 沉重的宝器——鼎,作为举重的器具。据《史记》记载,秦武王有力好武,秦国的大力士乌获、任鄙 、孟说等人,都因举重优胜被封官职。秦武王还亲自与孟说比赛举鼎。

  

霸王举鼎图
霸王举鼎图

  汉代举重盛行,称举重较力的竞赛为“鼎力”,尊称大力士“鼎士”。考古发掘出的汉墓壁 画及汉画像砖、画像石,为我们留下了举重的生动形象。当时“扛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手执鼎 一足,手臂平伸,将其举起;另一种是两手执鼎双耳,将鼎翻转过来,三足朝天,高举于头顶之上, 略似今日之举重动作。

  唐武则天时,武科考试开始列“举重”与“负重”为测试项目,从制度上肯定了力量在武艺 中的重要地位,促使人们加强力量训练,大力推动了举重活动的开展。在武举制的影响下,军队和民 间都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举重练力活动,如举石锁、石担、石磴、石狮、桌床,还有拉硬弓、舞重兵器 ,以及负重物等。

  戏犹如当今春晚,民间体育蓬勃发展

  百戏,亦称“角抵戏”或“大角抵”。

  “角抵”一词起源于先秦,原指角力(摔跤)一类游戏。秦统一中国后,角抵表演的内容扩 大,除角力外,还包括射、御、举重及其他类型项目,总称“角抵戏”。

  到汉武帝时,角抵戏内容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文娱、体育综合表演形式 ,其中有歌舞、杂技、幻术、角力、比武、举重、化装戏剧等,内容十分庞杂,后来便生了“百戏” 的名称。

  《汉书.武帝本纪》写道:“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可 见当时百戏表演之盛况。

   

明宪宗观看百戏
明宪宗观看百戏

  在汉代画像砖石中,有不少关于“百戏”表演的内容。四川郫县出土的汉画像石《宴乐杂技 图》中,有顶竿、舞蹈等项目,图中的迭案高10余层,一人于高高的案顶表演双手倒立,惊险壮观!

  隋代时,百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各类项目达240余种,并有专门的街道作“戏场”进行表演, 可谓盛况空前。

  百戏经历了隋唐的繁盛期后,名目日益繁多,难度日益增大,表演范围也更广泛。到宋元时 ,它已在民间扎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discover)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