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外交展示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化
2007年,积极主动、成效显著的多边外交是中国外交又一光彩夺目的亮点。
作为外交部国际司司长,吴海龙这样概括2007年中国的多边外交。
多边首脑外交成果丰富。胡锦涛主席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温家宝总理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国际会议,全面阐述中国内外政策主张,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与各方沟通协调,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了解,加强与各方的政治互信。
在多边机制对热点问题的审议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在伊朗核问题以及中东等问题上,中国积极与有关各方进行沟通与协调,强调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问题,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推动“双轨”战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为最终在该地区部署非盟和联合国“混合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还派遣工兵积极参与达尔富尔地区的维和行动。在缅甸问题上中国主持公道,在缅甸局势发生动荡后,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及其特别顾问甘巴里的斡旋努力,与各方一道推动问题的妥善解决。
多边经济外交取得积极成效。在这一年里,我们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增强在国际经济和发展事务方面的发言权。深入参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国集团等多边机构的活动,对相关游戏规则的制定积极施加影响。在债务可持续性、主权财富基金等问题上增信释疑,维护利益。
气候外交积极主动有效。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升温、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大国承担量化减排义务呼声上升的压力,中国利用各种多边场合全面阐述有关立场和主张,介绍节能减排措施,提出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等倡议。积极建设性地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动就巴厘路线图达成共识,表明中国愿意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和原则,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坚定决心。
为北京奥运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中国在第62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获得协商一致通过,187个联合国会员国参加联署,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支持和信心。对外介绍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为成功举办奥运会所作的努力,为奥运争取良好的舆论环境。
吴海龙总结道:2007年中国多边外交融首脑外交、热点外交、大国外交、经济外交、环境外交为一体,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展示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与贡献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建设性力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